苏东坡与东坡肉的故事读书笔记1000字:
小波同志的主旨,大概就是,只是对名人感兴趣总没有对名人感兴趣的东西感兴趣来的“对头”。
实际上,我也经常有类似行为。比方说,我在大学军训时,某个同校学长的书架上拿了《黄金时代》来看,被里面的某些情节吸引,后便去查作者简介,知道他叫王小波,知道了《白银时代》以及其他,读起来挺有味道,那以后,凡是标榜了王小波三个字的书或文,我就会去看看。这个算是一类,大概就是小波同志标榜的,我们要对名人感兴趣的东西感兴趣,但,总还是受名人影响着。
还有一类,我们都有过背诵名人名言的经历,那些个句式,读的时候配上摇头晃脑的姿势,仿佛自己便成了名人。比如,子曰上了瘾,就会长篇累牍的子曰,经年累月的子曰。已然忘乎内容本身,而是那种说出内容的感觉。奈何,我的臭记性总也难支撑我这样做。若是转换成小波的逻辑,这一类,大概就是对名人的东西带来的名人带入感感兴趣。这种感觉,其实也容易长远,也容易对头,但是却又不对头,仿佛是精神麻痹,让人独木难支。
假如展开来讲,可扩展的种类实在太多。不如说一说题目里的苏东坡与东坡肉。现如今,因东坡肉喜欢苏东坡的烦恼,大概少之甚少,因为这东坡肉一味早就被毛氏红烧肉的时尚所替代。那其实有了另一番怪事。大家谈论毛氏红烧肉时,总会会意的笑笑,说什么太祖爱吃之类的话,然后便会引申开去,大概就是即便是若干年的天灾人祸里,这一习惯还总被太祖保留着。我其实无法知晓当年确切的情形,但只是一点,太祖被大家近乎一致的贬低,尤其是年轻一代。再然后,大家似乎开始怀念蒋家王朝,网路上对于蒋氏后人友柏与毛氏后人新宇的对比更让人痴笑不得。
正好读到《大义觉迷录》,里面穿插了一段吕留良后人伙同一念和尚造反的桥段,大意就是要恢复前朝旗号,反清复明。我忽然发觉,读后感www.simayi.net历史如何惊人的相似,且不说百年千年,这不过才几十年,便也同样可以如此。我们且将我们所向往或欲往的朝代、人物所做的事情放在一边不提,单单是这样简单的架构比较,很容易看出,人们对于精神的寄托,似乎远比肉体或现实来的浓重。尤其是在时间的架构下,人们似乎早就忘记了毛氏红烧肉和东坡肉的区别,不过只是个名字而已。人们反复追求那种回思、追忆以及其他的方式来达到精神寄托的行径,从未停止过。
大家都知道金庸,知道查良镛,知道《鹿鼎记》。或许也有人知道“明史案”,知道査继佐。但是,显然很少人知道,査继佐便是金庸的先辈。金庸老先生在《鹿鼎记》首章帮家族洗白,本也无可厚非。但是,这样的行为,似乎透露出一点,无论你是怎样的人,总也无法跳脱给定的命运,无论你再怎么精神洗白、精神依恋,终究,会在时间下坦白,无论黑暗与光明。
发布于 2018-09-01 11:49:52 回复该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