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领袖们到领导力——尼克松《领袖们》读书笔记:
被这本书吸引,最初有两个原因:一是以为这是一本关于领导力的书,对比从前读过的领导力书籍,说教较多、理论较多,期待着看到历史人物身上现身说法的领导力;二是作者本人很有吸引力,他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充满戏剧性,用这样方式收场的人生也并不代表着世界末日,这是在人生的下半场写的书。
转眼37万字读下来,看到的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它是一个时代全球政治的一张平面图,它是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的斗争,它是与十几位国家掌权者的亲密互动,它也是关于领导力的沉淀和思考。这本书的观点当然带着强烈的个人信念和偏好,但透过其中某些较为熟悉的历史片断,我愿意相信本书大部分内容的诚实和观点的中肯;虽然会有并不完全认同的观点,但也不影响期待读下去的热情。对于其中的政治、社会、历史、意识形态等部分,犹如打开了一扇窗,激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去做后续探索。至于本书的读书笔记,还是想回到关于“领导力”的话题,在政界、在商界,有人的地方就要有领导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尼克松在“领袖们”一书中一共描写了十几位国家领导人,有用浓墨重彩一个完整章节描写的丘吉尔、戴高乐、阿登纳、周恩来等,也有因为提到了一个领导人而顺势介绍的另一位领导人,如麦克阿瑟和吉田茂,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等,另有因不同主题而一并提起的若干位有代表性的领导人。如果我们来提炼他们身上突出的领袖特点,以下几点是给我最深刻印象的。
优秀的领导人都有强烈的对权力的欲望和追求,这种欲望和追求背后的原因是为了利用权力来有所做为,他们相信自己比别人能更好的运用权力。丘吉尔认为“每个人都是一只虫子,而自己是萤火虫”。当他终于登上权力的高峰时,他写道“当我凌晨三时就寝时,觉得有一种深切的宽慰感,我终于取得了在整个舞台上担任导演的权力。我觉得似乎是在与命运一道前进,而过去的全部生活只不过是为这一时刻、这一考验的到来作准备而已。”这样的信念和追求会帮他们战胜自己在追求权力路上的困难,坚持不放弃;这样的欲望也会使他们在真正大权在握时善用权力,演出大戏。丘吉尔非常成功的实践了他著名的格言:“创造历史的最好办法是写历史”。
“说起谈领袖人物,我们惯用高度来做比喻。。。领袖人物一定要能够看到凡人所看不到的眼前利害以外的事情。他们需要有站在高山之巅极目远眺的眼力。”我们常说策略思维,怎样做到策略思维?“他必须具备长远观点-既要有目标和想象力,也要有明确的战略。他必须具备全面观点-要看到一项决策同其他决策之间的关系。”艾森豪威尔评价丘吉尔,“通过战时与他的交往,我发现,百家笔记网(m.simayi.net)对他来说整个地球就像一位智者的操练场地,这位智者可以力图解决海陆空部队部署这样的紧迫问题,而几乎在同一瞬间,又能探索到遥远的未来,仔细考虑参战国在今后和平时期的作用,为他的听众设计着世界的命运。”
只有梦想和远见是不够的,怎样讲给民众,怎样让人相信并愿意追随,在每一个领袖推动目标的实现时都离不开意志力和权威性,并用适当的手段去达成这一目标。“我认识的大多数伟大领袖,都是造诣颇深的演员,尽管只有戴高乐一人坦率承认这一点。他们像出色的演员那样,把公职的角色扮演得如此惟妙惟肖,实际上自己就眼创造出来的角色融为一体了”。“无论手段还是目的,都不能孤立地用来衡量领导人的好坏。领导人如果没有一个伟大事业,就永远不能名列前茅。领导必须为某个目的服务,目的越崇高,领袖的潜在形象就越伟大。不过,光有目的还不够,还要行动,要产生效果,必须用一种为崇高目的服务的手段,不应采取玷污或败坏这个目的的手段。但是,如果产生不了效果,那就辜负了带来,也辜负了历史。”
优秀的领导人善于倾听内心的声音,并且极度自信。“那些成功地用自己的意志推动历史的领袖人物,有时对,有时错。但是,他们很少有信心不足的时候。他们信服自己的本能。他们也征求别人的意见,但仍根据自己的判断行事。”“领导人在决定该做什么时,有可能经历思考的痛苦过程。但是,几乎没有哪一个有建树的领袖在一旦作出决定后还会花很多时间为考虑此决定是否正确而忐忑不安。对于明天要作的决定,唯一能给予足够重视的办法就是,坚决把昨天的决定抛在脑后。”
本书写于1983年。2018年的世界政治格局与1983年相比已有了巨大的变化。苏联解体、中国的高速发展,中东依然动荡,恐怖主义、非洲的混乱,美国差一点就有了第一位女总统。世界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复杂。在这样一个新世界、新格局中,不变的是优秀的领袖身上的领导力。希望在时代的变迁中会有更多优秀的政治领袖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应运而生,也有更多优秀的商界领袖去建功立业,共同建设一个美丽的新世界!作者:邹艳冰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