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赏析:
在《史记》中,战国时期屈原的列传是和西汉的贾谊合在一起的,两人都具有超凡脱俗的文学才华,还同样因为才能和正直而被人妒忌诬陷,甚至罢官流放!
其中,屈原的遭遇更被后人熟知。身为楚国大夫的屈原文才盖世,同时又是治国和外交能手,但却因为楚王听信小人的谗言而被疏远、贬官。被奸臣环绕的楚王受到秦国多次欺骗和逼迫,最终身死国亡。绝望又悲愤的屈原选择抱石投江、以死殉国,他的悲剧结局真是令人哀叹又发人深省啊!
摘(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感悟赏析(1):从这小节可以看出屈原绝不仅仅是个“书呆子”,他能对国家大事献计献策,还凭借出色的外交才能对各国诸候应对自如。这样贤能的大臣本应该成为楚王的左膀右臂,却没想到楚王一再听信谗言而渐渐疏远了屈原。这里不仅道出了屈原遭到贬官的真正原因,也为楚王受蒙骗以致国破身死埋下伏笔。
摘(2):《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感悟赏析(2):这是司马迁对《离骚》的高度感悟赏析价。他赞扬《离骚》简约精炼,言微意深,而屈原志向之高洁,品行之兼正,报国之忠心,尽在这篇心血之作当中!他忠心耿耿、尽心竭智,却一再被诽谤、猜疑、疏远、放逐。他满腔愤恨,报国无门,却没有在作品中过分地渲泄和夸大,这样的精神可以称得上“出污泥而不染”,他的志向完全可以与日月争辉!
摘(3):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感悟赏析(3):这一节是楚国败亡的真正原因。作为一个大国的国君,楚王没有知人之明,亲近奸臣小人,疏远忠臣贤人,内惑于郑袖子兰,读书笔记.外欺于秦王张仪,楚王和楚国的可悲下场完全在意料之内。屈原为国家尽心尽力,可惜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他只能眼睁睁看着祖国在衰败的道路上越滑越远,最后走向灭亡!
摘(4):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感悟赏析(4):“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屈原一生的写照,也是他悲剧的根源。渔父所说的话其实正是楚王、大臣们,以及普通老百姓的做人态度,随波逐流,看老板的脸色说话,他们就能顺风顺水、远离灾祸。然而,屈原的内心却容不得半点污泥,为了坚守自己的信仰,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作者:六年级汪傲非
发布于 2019-05-04 16:12:45 回复该评论
发布于 2019-07-25 11:13:48 回复该评论
发布于 2019-07-25 11:29:17 回复该评论
发布于 2020-02-07 14:39:20 回复该评论
发布于 2021-02-15 12:06:34 回复该评论
发布于 2019-07-25 11:13:48 回复该评论
发布于 2019-07-25 11:29:17 回复该评论
发布于 2019-07-31 12:43:47 回复该评论
发布于 2019-08-19 20:53:41 回复该评论
发布于 2019-08-20 09:51:52 回复该评论
发布于 2019-08-20 11:59:22 回复该评论
发布于 2019-11-24 16:41:56 回复该评论
发布于 2019-12-08 20:57:57 回复该评论
发布于 2020-01-30 23:09:24 回复该评论
发布于 2020-01-30 23:10:56 回复该评论
发布于 2020-02-07 14:37:52 回复该评论
发布于 2020-02-07 14:39:20 回复该评论
发布于 2020-02-11 17:57:25 回复该评论
发布于 2020-02-11 17:58:01 回复该评论
发布于 2020-02-11 17:58:31 回复该评论
发布于 2020-02-11 17:58:44 回复该评论
发布于 2020-02-11 17:58:31 回复该评论
发布于 2020-02-11 17:58:44 回复该评论
发布于 2020-02-12 11:22:20 回复该评论
发布于 2020-02-12 11:22:26 回复该评论
发布于 2020-03-03 14:07:02 回复该评论
发布于 2021-02-17 23:40:31 回复该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