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国》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看莫言的小说,真的是需要非常强大的心理接受能力。他在这本书里面的描写和他以往小说写作风格也是非常近似,大段大段地描写可以说是非常恶心的了,场面在他笔下活灵活现,让人看了甚至会产生胃部不适的感觉,我只好在阅读的时候选择放弃那些描写,直接跳到情节推动的文字部分上去。
《酒国》用了一种非常奇特的写作方式,这种写作方式在我目前现有的阅读经验里是没有见过的(说实话,看得我脑壳疼)。小说里的作者、主人公和另外一位写作者,三者的交叉出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生,让人疑真疑幻。因为酒国“发明”了吃婴儿,就出现了为卖孩子而专门怀孕的群体。这种事情我不知道在现实当中是不是真的存在?当然也很难相信。相比他的《天堂蒜苔之歌》和《蛙》来说,这部小说的魔幻色彩更加浓厚,描写更加……呃,反胃。
除此之外,莫言在小说里把他的思想也进行了一些表达,比如“中国领导最认公章”、“我觉得我的小说之所以难以发表,可能与干预社会有关”、“看了你的小说,我这辈子也不要吃燕窝了,贵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太残忍了”、“其实人类的许多口味是一种训练的结果,某种东西,当众人都说好的时候,就没人敢说不好,大众的趣味具有高大的威权,就像市委组织部长对一个基层干部的威权一样,说你好你就好不好也好,说你不好好不不好”之类的语句,带了讽刺政治的意味,有了批判的锋芒。
酒是怎么来的?莫言在书里有这么一段话:“我国素有‘猿猴造酒’之说,《蓬栊夜话》中写道:“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清稗类钞.粤西偶记》记载说:“粤西平乐多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读后感·类似猿猱造酒的说法,其他国家也有。譬如法国酒界普遍认为鸟类衔集果实于巢穴中,种种意外使鸟没将果实吞食,久而久之,鸟巢便成了酿酒容器。”
看到第八章的时候,我对莫言式的细节描写感到无比的腻烦了,我大段大段地跳过去,那些文字带着五彩斑斓的色彩和动作犹如皮影戏一般,而莫言就是那个幕后兴致勃勃、乐此不疲的操控手。
毫无疑问,这本书使我产生了阅读障碍。磕磕绊绊用了一周的时间才看完。我觉得这部小说里莫言要表达的东西已经在大量奇奇怪怪地描写和幻想之中被淹没了,变得微不足道。如他说的一样:“猴子酿酒,捞月亮……女记者拍摄红烧婴儿……一个人脑子里填充了这样一些乱糟糟的东西,真不晓得他会有什么乐趣”——不过话说回来,我不能否认故事还是有内核的。
是的,这样的故事超过了我对人性的理解程度。作者:乔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