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书评1000字:
刚开始看不喜欢这种叙述风格,觉得自言自语罗里吧嗦。看到高潮才有点感觉,便自然而然看完了。全文都是作者主人公的视角,讲斯特里克兰的一生。
看前言的时候我在想这是不是一个国外版的卖掉北京房子去大理丽江做手工艺人的故事,实际挺像的,但是这个故事是一个极端,无人能超越的极端,主人公是一个大众眼中的怪人,一个野蛮原始自私的人,对于物质是彻彻底底没有任何欲望,外人在意的评价看法对他而言没有半毛钱关系。所以普世的规则对于他来讲是无用的。就是这样一个人死后获得了世界人的认可,一个艺术界的天才。
对于这个人物的塑造很丰满,却看不懂,他本身就是一个谜一样的人,所以看完也无法定义这个人,当一个人对精神追求极致的时候也许就是这个样子。像我们这种囿于规则的人也不会懂这样的人。看完最大的安慰就是让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获得一点平衡与宁静。
这是我看完的第一感觉,当我回去重新看导读的时候,才从另一个高度理解了这部小说。导读讲了18、19、20世纪的文学大背景。
18世纪的英国是乔治时代,说起这一时代印象往往是浮华奢靡,相应的文学潮流是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形式以诗歌为主。
19世纪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在此之前工业革命造就英国地位、文明、科技的提升,识字的人翻倍,书本成本降低,庞大的中下层阅读群体转过来影响了文学风格,小说上升为最主要的文学体裁,现实主义成为潮流,偏重入情入理,往往带有强烈的文以载道、匡扶道德的色彩。当现实主义走向庸俗的陈词滥调,现代主义的革命蓄势待发,文坛开始转向内在精神。读后感·内在世界高于外在世界,意识活动高于故事情节,各种礼教观念,包括性禁忌,因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所向披靡,成为要打破的禁锢。
这些大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讲诉现代主义文坛中的异类毛姆,生在1874年,现实主义已经穷途末路,现代主义风起云涌的时代,却仍然坚守现实主义阵营。毛姆一生遭到大量非议,诸多文坛恩怨。从这个角度去理解,通篇文章有一条隐线,在认识斯特里克兰的过程中,全是反差。他用整部小说告诉我们,人和人的相互了解往往是肤浅片面的,你以为的并不是事情的真相。结尾也在隐晦的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我被导读的诸多论证说服了,这本书在传达反世俗、反传,精神优于物质、个体大于社会的观点之外,遥遥回应了社会上的批评者,不要随便评判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