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解《千字文》读后感: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这两句理解起来比较简单,近似于白话了。不过,虽然白话,但来头不小啊。
“寒来暑往”取自《周易》的《系辞》,“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系辞》相传是孔子学习《周易》的读后感,现在我们要学习《系辞》写心得就是读后感的读后感。《系辞》文笔非常好,沉稳有力,南怀瑾先生说这是典型的鲁国风格,与《离骚》这样南方风格大相径庭。怎么区分春秋战国时期南北方的文字风格呢?很简单,就是看一个字“兮”。我们看《离骚》,哪句话离开了“兮”?我们再看《论语》,哪句话有“兮”哦?
“秋收冬藏”则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略写。完整的句子则出自《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中国人讲究顺天时而动,比如蔬菜要吃当季的。什么是天时?最直观的就是四季交替、寒暑迭迁。于是,在什么样的季节就做什么样的事情。春天万物萌生,应该呵护这一点生机;夏天万物滋长,应该加大培养促其生长;秋天收获果实,应该有果堪摘直须摘;冬天万物凋零,应该提前储藏好过冬的食物。而天地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
从养生来讲,也应该顺应四季的变化。春夏应多动动,秋冬应多静静。顺便讲一下夏天要不要吃冷饮。南怀瑾先生认为,夏天是体表热,但身体里面是凉的,好比井水到了夏天是凉的,所以吃冷饮是助长体内的凉气,不适合。反而是冬天,体表凉但身体里面是热的,好比井水到了冬天是温的,所以冬天吃冷饮是合适的。雪糕厂一听,肯定感叹还好大家不听南怀瑾的。
时代不同了。在物质条件落后,物资匮乏的时候,冬天是需要储藏食物,特别是那时中原地区相当于现在的华北地区。如今,物质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物资也很丰富,就算冬天不储藏食物,妈妈也不用担心我饿肚子。更为关键的是,房价太高,地方太小,就算想藏也藏不起啊。读后感·此外,美食铺天盖地,吃货多如繁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得有一番新的解释了,就是夏天长肉、冬天藏膘。讲到这里,不得不佩服太史公,两千年前的话放到现在依然这么贴切有哲理。
白话本句:寒暑季节交替,夏去冬来。秋天是收获,冬天要储藏。作者:小明老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