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慰藉的智慧——《哲学的慰藉》读后感1000字:
文:夜辰读书;看到带“哲学”二字的书,我就会油然而生崇敬感。在我心里“哲学”代表着本源智慧,而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赫拉克里特斯、卢克莱修……犹如“哲学榜”上的众神,法力无边,各有神通,是他们奠定了人类智慧的基石。
也许是受应试教育引导,从小就把哲学与政治混同起来,认为政治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分唯物和唯心,而唯心主义那一套理论“非傻即疯”,根本不可理喻。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当时学起来艰深晦涩、枯燥乏味,自然也就对哲学敬而远之。直到高中时,读了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才开始走进哲学的世界,明白了马克思、恩格斯以外还有那么多哲学家和他们的哲学,而且每一个都如此广博、如此绝妙、如此精深,令我大开眼界,沉迷其中,这也是我的一点“哲学情节”吧。
阿兰·德波顿,英伦才子型作家,1969年出生于瑞士苏黎世,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历史系。他博览群书,靠图书馆和一家书店自学成才,父母在书店开了账户任其自由买书,后来为自己的慷慨而后悔。
本书书名“哲学的慰藉”,有意思的是我国著名学者周国平作序,序的题目竟然是“哲学不只是慰藉”,再细读序的内容,字里行间可见周教授对这本书的评价也就是“一般般”,显然觉得阿兰同学有“杀鸡用牛刀”之嫌,生生的把哲学拉低了一个档次,另外还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硬是把苏格拉底、叔本华、尼采的哲学用来对“与世不合”“伤心”“困难”进行慰藉,尤其是把他一生研究和欣赏的尼采给曲解了,读后感.他认为“尼采哲学的基本精神恰恰是反对形形色色的慰藉,直面人生的悲剧性质,以此证明人的高贵和伟大”,阿兰同学居然用他的哲学来慰藉困难,实在是南辕北辙、驴头马嘴。当然,周教授最后也对本书作了肯定,说这书作为一本通俗哲学读物,无疑起到了吸引人们走进哲学之门的作用。言外之意,也就是哲学入门,仅此而已!
本书针对当前世人的迷茫、焦虑和困惑,选取了苏格拉底、塞内加、伊壁鸠鲁、蒙田、叔本华、尼采6位哲学家的生平和思想,以朴实无华、机智灵俏、优雅舒畅的文笔,相应介绍了应对与世不合、缺少钱财、受挫折、缺陷、伤心、困难应有的智慧,帮助大家寻求解脱之道、慰藉心灵,走出迷茫、痛苦和焦虑的泥沼,唤发出生命的勃勃生机。
其实说白了,作者充当了“哲学引导员”和“心理辅导员”的角色,为人们引见了6位哲学家,以他们的哲学思想为药方,配出6剂良药,对症下药治疗世人的心理疾病。当然,书中只介绍了6位哲学家的极少部分思想,可就是这只言片语,也足以让我们窥视哲人的精妙智慧,有缘者或可得当头棒喝之功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