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处方》有感2000字:
文:東琴的小世界;原谅我用老套的读后感做题目,这篇小说读完百感交集,实在找不到合适的题目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权且以此为题吧。
学医七载,去过不同的医院,接触过不同的患者,对医疗题材的小说和短文也深有感触。本科实习前在图书馆借了一本《医者仁心》,记住了某个医生引用的康德的名言“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准则。”,这句话支撑着我走过了最初对职业的怀疑和失望。很奇妙的是,四年后即将奔赴医疗岗位,无意中翻开了这本《红处方》。
医院是一个可以照见人性的地方,在那里你会看到丑恶和卑鄙,也会邂逅善良和仁慈。医院是一个让人学会思考的地方,因为会经历比一般人更多的生老病死,会促使自己不断思考一些形而上的问题。
《红处方》的作者曾经是医生,故事的背景是戒毒医院,现在的读者也将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那么这些背景交错在一起,会撞出怎样的思维火花?
主人公简方宁的生活,其实是很多医务工作者生活的缩影。妈妈,医生,院长,妻子,女儿,学生......太多的责任和义务,在压倒这个优雅而坚强的女人。而很多时候为了患者的利益,她不得不牺牲家庭和个人的利益,尤其是在戒毒医院这种比较特殊的医院。不被患者、家人和朋友理解,她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无法排遣内心的无助。然而她的信念是坚定的,面对谎话满篇、没有人形的吸毒者,她的内心依然干净纯粹,竭力救治,最后得到的却是农夫与蛇的结局!小说的前半部分是让人绝望和压抑的,甚至会对医生这个职业丧失信心。
如果故事一直这样发展下去,那么这个“红处方”让人心里感受更多的是惋惜和失望。在简方宁为了自己的事业而殉道,整部小说在压抑到极点之后终于释放出了希望:因为死亡她和家人和解了;曾经一度认为没心没肺魔鬼一样的吸毒者,其实也会心存感恩,也在努力走上生活的正轨;好朋友从自己手中接过遗志,将戒毒医生的神圣事业延续了下去......这个结局让人释然,然而依然感觉很痛心,难道非要有医生以生命为代价才能唤醒良知,才能得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渴望被理解。
首先请我们的家人理解。之前听过一个段子,不孝有三:学医、考研、当护士,很多人听到后都会笑翻,但其中的心酸只有个中人知晓。医务工作者同时也是子女、兄弟姐妹、父母、妻子/丈夫......也非常期望能和家人多待一会儿,但是总有人需要上夜班、节假日值班......所以,下夜班后,请让他们好好睡个觉;家庭矛盾尽量协商妥善解决,否则易导致工作差错;工作日请多担待,主动分担家务;非工作日,他们也会回归家庭;他们不会因为工作逃避家庭责任,因为工作让他们更有责任心。家庭的支持,是我们做好工作源源不断地动力,请我们的家人理解。
请我们的患者及家属理解。医学不是万能的,医生不是神,每个医务工作者都会尽力去救治自己的病人。然而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对一些无法治愈的疾病,现有的医疗技术也无力回天。我们会尽力理解您的心情,但是请不要把太多的个人情绪发泄在依然在努力的医务工作者身上。如果救治www.simayi.net无门,他们也会很无奈和无助。不要在他们一样脆弱的时候,动摇他们对这份职业的信仰。前段时间去周口店遗址,我看到资料显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在自然条件下,平均寿命只有二三十岁。我当时最深的感受就是特别感叹人类的进化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让我们拥有了更长的寿命,生活在这个时代,何其幸运!生命是一趟旅程,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学会积极的生活,接纳死亡的真相。
请我们的朋友理解。个人能力有限,不是所有的医学问题都可以解决。有问题可以帮忙解决,但不能保证给你满意的答复。工作时来电来信等不能及时回复,请见谅,不是不重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需要专心工作。希望工作、忙碌和偶尔的缺席,不会阻碍我们的友情。希望在彼此需要的时候,能够给予鼓励和安慰。
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曾经许下一个誓言,无论是希波克拉底誓言、南丁格尔誓言还是大医精诚誓言,这是我们将毕生践行的使命。有的人中途放弃了,但是更多的人留了下来,请信任和尊重他们。目前我们国家在遭遇老龄化,需要越来越多的训练有素的医务工作者,然而现实环境让人胆怯,一些热诚的心因为屡屡受伤而流失。这个时代在呼唤和谐的医患关系和良好的医疗环境,请不要让握手术刀的手遭遇屠刀,让医生为自己的事业骄傲而不是不安。我们都期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实现的第一步——请善待医务工作者。因为只有一个职业被整个社会所尊重,才会鼓舞更多的人从事。
同时,希望所有的医务工作者可以坚定内心的信念,除了工作程序,给患者关怀和温暖,让医学不再冰冷。认真对待每个生命,给生命应有的尊重与爱护。希望通过多方共同的努力,能改变严峻的现状。
附记:红处方,主要用于精神类药物和毒麻药物,有严格剂量的限制。希望简方宁这样的“红处方”能唤醒一部人的良知,但更希望这样的“红处方”越来越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