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绝响》读后感2000字:
方英文老师的《群山绝响》读完了,书放在枕边,每一个梦醒的早晨,我都会有意无意的看看这墨黑的封面和封面上挤在一起取暖的“群山绝响”四个字,陷入长久的意识虚无和飘渺的回忆中。
方英文的《群山绝响》从元尚婴初中毕业到高中毕业这段经历,也是从一个半大孩子的视觉来看那个现在看起来不可思议的时代。我于书中的人物总能想到那些我身边的还未远去的那些人物。更多的是想到我的父亲。
元尚婴的母亲为了元尚婴能够得到上高中继续读书的机会,细心地盘算着卖一头生猪后的肉票的处理,这肉票最后都按照她的计划送了出去,尤其是送给大队支书那一节,我更能想到我的父亲。因为在那样的年月,我的父亲部队转业后恰恰回乡担任大队支书。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收没收过礼是非常清晰的。
那时候,送礼,现在叫行贿。但是拿现在的眼光看来,那根本谈不上什么送礼行贿的,因为送来的可能是一包机器面、好一点的可能是“一盘馍”,这个“盘”可能有些人不懂,它是一个量词,所谓“一盘馍”也就是十个蒸馍的意思。父亲担任大队支书,我记得最深的是有一户人家不知道是为了房屋的事情吧,给我们家送来“一盘馍”。那时候走亲戚啥的,送点机器面或者蒸馍都很正常。每逢麦子收割后,母亲总要蒸几盘馍,送给要紧的亲戚尝尝新麦的意思。而一不沾亲二不带故的谁舍得在缺吃少穿的年代将白格生生的蒸馍送给别人呀。所以这家人送来的蒸馍让父亲很是为难。因为这家人和我们一样生活困难,父亲说要将蒸馍退回去又害怕伤了他的脸面,不退回去吧,又不符合父亲的性格,思来想去,晚上的时候,父亲让母亲把自己家仅有的一点机器面包好,和蒸馍一起给那家人退了回去,这让我等着吃馍的嘴干咽了好几次唾沫。
那时候,虽说父亲是大队支书,由于我们兄弟姐妹六个都在读书,劳动力只有父亲和母亲,而且母亲由于来自重庆市,对农活一窍不通,记工分只能算半个劳动力,所以父亲和母亲通过工分养活一大家人,年年缺吃少穿,家里也穷的叮当响,记得有一次公社干部下乡在我们家,看了我们家的情况,对父亲说,老杨,你瞎好也是个大队支书,你看你把日子过成球了。父亲内心肯定有很大触动,但是我们家的日子依然没有任何起色。这点我倒羡慕元尚婴的母亲了,能将艰苦的穷日子过得一家人也有一丝体面和尊严。
当然,父亲也收过一回礼。那是父亲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的先生送给父亲的。父亲常常挂在嘴边的是先生。先生与我们那时候的家住得不远,站在我家门口就能看见先生的家。父亲说先生是自己的老师。我于这当然是没有记忆的,因为那时候父亲还是个孩子,我自然还不知道在哪里呢。父亲对先生的尊敬我是能感受到的,在这个教师地位日益下滑的今日,我对父亲的这种行为也是有深深敬意的。
先生是乡村少有的读书人。父亲每每向我们讲述自己上学的时候,先生的事情,我们都能感受到先生的威严,尤其那打在屁股上的板子,我能看见父亲到自己是大队支书了,还对先生这个板子的害怕。
先生是地主成份,在那个日子里,也没有少挨批斗,父亲是大队支书,自然不能违法政策。父亲在政策的前提下,用自己仅有的一点特权尽力保护了www.simayi.net自己的老师,但于先生的后人来说,对父亲的恨意我那时候,甚至直到现在我都能感受到,也许是认识问题、或者是沟通问题吧。都过去了也就没必要在扯摆了。
先生有两个儿子,但是先生却是独过的。他给父亲送礼是自己喂鸡攒下来的几个舍不得吃的鸡蛋。我记得他用一个手帕包起来提着,拄着拐棍颤巍巍的走过不算远的路来看父亲,父亲老远把自己的老师接到家里,那天不知道父亲和自己的老师谈些什么,反正先生在我们家和父亲聊了一天的天,父亲让母亲将先生送来的鸡蛋做成鸡蛋哨子面,和自己的老师美美的吃了一顿。我能看出先生对父亲这位学生的爱和父亲对先生的依恋,但是我直到现在一直搞不清先生的子女为什么对父亲充满了恨意。
再说上学吧。那时候我的大姐是家里的老大,读完高中后考上了远在州城的农校,也算是有学问的人,毕业后回到家乡务农,正好上面需要推荐一位合适的农机干部,而全大队最合适的只有是我的大姐了,但是父亲却决然的将我的大姐排除在推荐名单之外,原因是大姐是自己的女儿,而自己又是大队支书,推荐自己的女儿有以权谋私的嫌疑,于是大姐的一生与那时候至关重要的“商品粮”擦肩而过,后来大姐嫁给了一位老实的民办教师,生活历经苦难,谈起那段经历,眼泪都流了下来。
我父亲给我的影像和方英文《群山绝响》中大队干部的形象相差很远,但是我并不以为那是虚构的,因为这样的大队干部也是很多的,父亲后来不干大队支书了,继任者的所作所为也是有很多其他的评论的,好在不管如何,那都是一段生活,而生活是会教会人很多东西的。正如元尚婴一家,在那种困苦和恶劣中,一家人能受人尊敬并有尊严的生活,我觉得无疑是知识的力量造就的。
知识有时候并不能给人带来看得见的财富,但是他却能让一个平凡的生命懂得宽容、懂得爱、懂得生活的真谛。
读完《群山绝响》,我没有评论可说,但我想起我的父亲,我觉得能这样就够了,感谢方英文老师的赠书,也感谢樊明涛等文友能让我看到此书所付出的劳动。是为读后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