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圣人,做好凡人——《五百年来王阳明》读后感1500字:
文:殷妞妞。我这个人是文科生中的矛盾体,喜欢文学但不喜欢历史,熟悉文章却不熟悉作者,所以一开始得知本源书社6月份的图书漂流书籍是《五百年来王阳明》,其实我是挺排斥参加的。一是对王阳明其人其事不熟悉,二是对明代历史更为糊涂,说实在,我怕我读不下来这本书。
鼓鼓勇气参加了这次漂流,前两位阅读者会经常在本源的读书群分享王阳明的思想和心得,在图书到达自己手里之前,百度了一下王阳明的思想,之后某天,送儿子去文化路上课外班,看到文化路一小门前大大的“知行合一”办学宗旨,才知道大名鼎鼎的“知行合一”出自王阳明的心学,在汗颜自己的孤陋寡闻时,也对阳明心学产生了好奇。
上周三,这本书终于漂流到我手里,作者是南京师范大学的郦波教授,书的开篇都很有意思——传奇开始的地方,雷声乍起,洞中石棺,一声长啸,阳明悟道,心学诞生……,这场景,几乎是武打小说的味道呀!原来描写大圣人大思想家的书并不是枯燥和难啃!
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把这本书读完,这本书一能说是王阳明传记,二能说是阳明心学诞生记。
读完书,对深奥的的阳学心学算是了解了皮毛,但要说融会贯通和学以致用,恐怕还谈不上。但不过总算从王阳明一生经历和心学之问中,学到了能提升自己和教育孩子的几点心得。
首先,学到了陪伴教育的重要性,上行下效,潜移默化才是教育的最好方式,五阳明5岁多还不说话,一旦开口,张口便是《大学》,为何,就是他爱看书的爷爷天天带着他,经常诵读,从小耳濡目染,所以张口就来。
我是位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我们常常斥责我们的孩子被网络和电子产品绑架了,很多孩子沉迷于吃鸡游戏、刷抖音中,但仔细想想,我们做家长的,有几个不是手机离不了手,微信刷的眼花,在网络碎片垃圾里游荡?
今年郑州市小升初试题一出引起了轩然大波,抛开题目偏不偏的话题,这套试卷给我们传递的却是从小学生开始,“重阅读重传统重历史”。所以,我们和孩子一起放下电子产品,翻开书本吧!
其次:知行合一。从第一步的知到行(知道到做到),第二步的“行到合”(沉浸式体验),再到第三步的“合到一”,王阳明终生都在讲学,也让他的知行合一在当时发扬光大,甚至五百年来让很多人成就了真正的自己。知行合一,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真的很难,现实中,很多人www.simayi.net都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很多人也会在各种诱惑面前,失去了良知,失去了行动力。所以,我们努力奔走在知行合一的路上,离圣人很远,追不上,但希望离本心更近一些,让内心听从光明的指引,“知善知恶是良知”,在人生的大是大非之中,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事上炼。我去年曾经跟日本的经营之神稻盛和夫团队上过培训课,也学习过稻盛和夫的“工作即修行”,曾经很佩服他用阿米巴管理模式把员工的积极性和企业的黏合性发挥到了极致,所以成就了日本经营之神。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稻盛和夫的经营思想竟然都是从阳明心学中来的,他所谓的“工作即修行”就是王阳明“事上练”的实践篇。王阳明一介文人,南贛平匪患,平宁王之乱,平广西匪患,是把自己的大智慧运用在军事实践中,在兵不强,将不壮的情况下,屡见奇功,充分说明了他的“事上炼”之绝妙。
第四: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的一生可谓磨难重重,立下不世功业却不被朝廷认可,直到生病去世也没回到心心念念的老家,逝于归途,按说是人生最大的遗憾,但他去世之前却只留下了“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这种思想这种境界,当然是我们一般人达不到的,但我们在生活中,免不了遇到挫折和磨难,如果能够内心靠近一些些“阳明心学”,哪怕就捡到个皮毛,哪怕就把阳明先生的“常快活是真功夫”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处事里,也许我们的人生格局就会不一样。
呵呵!读完《五百年来王阳明》,或许我能成为追随大圣人王阳明的那一个凡人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