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心灵的魔鬼——《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1500字

刺杀心灵的魔鬼——《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1500字:

最近连着写了几个读书后感,有人说我们公众号是不是开始卖书了。估计现在时代卖书,如果没有规模经济,还真不挣钱。感觉长篇文字的读者都越来越少。好在世界文坛还有一些作家笔耕不辍的稳定输出。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村上春树。

惭愧的说,其实也没有读过他的所有作品。《挪威的森林》时代久远。上次是《1Q84》,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最近看他出了新书《刺杀骑士团长》就毫不犹豫的掏钱买了。

看了下豆瓣,最有趣的争论竟然不是小说内容,而是争论上海林少华翻译的好还是台湾赖明珠翻译的好。就我看来,任何语言文字,如果翻译成外文,本身语言的精妙已经被打折,所以译文固然重要,只要能忠于原著,我对版本倒是不挑剔。何况,林少华的翻译风格非常独特,某种意义上倒是成就了中国的村上。

《刺杀骑士团长》是一部关于发现自我的书。如果你打算自己看的话,下面文字有部分剧透。

这是一部用第一人称写的书,主要情节是:主人公我,一个职业肖像画家,在妻子出轨,被提出离婚之后,一个人住到朋友父亲,一个著名日本画家的老宅。在那里发现了一副老画家从未公开的画作:刺杀骑士团长。这幅画风格完全不同于所有的其他画家作品,让人望而生畏,产生很多疑问。同时,一个高富帅邻居用高的吓人的酬劳邀请我给他画肖像画,由此引出埋藏了十几年的一个故事。我在整个过程中,有机会重新审视内心,通过和这几个人物的交织纠缠,重新发现了自己。

刺杀心灵的魔鬼——《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1500字.jpg

喜欢村上,因为他的表述从来都不直接,总有很多空间让你思考。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写小说的过程,“就是编制一个个的虚构,让个人灵魂的尊严浮上水面,沐浴光照。由此证明每个灵魂的无可替代。”“重要的是,你能否紧紧拥抱我写的故事,把它当做“自己的故事”,仅此而已。”

我最近看了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的艺术》,里面再次问了一个问题:现代社会,还需要看小说吗?小说拉动不了GDP,不像哲学或者物理理论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为什么要看小说?昆德拉的回答是:恰恰是小说的不确定性,非因果性,让读者产生了基于自身经历和自我认识的独立思考。小说帮助了读者扩展认知边界,探索世界和自我。

《刺杀骑士团长》这本书对我来说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小说里面反复出现一句话:”把时间拉向自己这边。”这是一种很奇特的表达,每个人可能都有www.simayi.net自己的理解。我的理解是:通过自我反省更深刻的认识自己,挖掘了自己以前埋藏很深的可能性,让自己的人生厚度增加,不恰恰是比别人多活,多经历,从而让时间这个冷酷的东西为自己所用吗?

认识自己太难了。被狠狠压抑的情感和意识,有的人也许一生都触碰不到。所幸,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做:痛苦。它用尽折磨你的手段,让你思考,你灵魂的另一面就此浮出水面。

小说中的我,非常幸运。他是一个画家,而且具有挖掘被画者内心并把它反应出来的能力。他的肖像画委托人往往从画作中看到自己都不曾意识到的自我。画家和小说家或者说任何有“表达”能力的人,能通过创作,把“自我”宣泄出来。小说中多次出现的白色斯巴鲁男人,我认为并不实际存在。他是画家另一面的自我,一个”恶”的自我。所以画家在试图画这个男人的肖像画的时候,总感觉那个男人在厚厚的油彩下,狠狠的吼叫:“别画了!”这就是画家惧怕自己“恶”的一面。最终这幅画看起来好像并没有真正完成,可是在画家心目中,已经完成了。因为他已经通过一系列行为,了解和战胜了自己的“恶”和“弱”。

特别想提出一点的是,村上的小说中总有非常直白的性描写。这很有意思。这和日本民族对性的看法有直接的关系。他们认为性和吃饭睡觉一样,是非常自然的人类本能,完全不应该扭曲异化。另外也明明白白的佐证了心理学中的一个理论:性是展示人的生命力的重要渠道。生命中的很多事情,因为性而变好或者变坏,或者扭曲或者伸展,自有它的本能。

还是那句话:“人之珠玉,你之糟粕。”我觉得好看的小说,未必能引起你的共鸣。希望你能找到能引起强烈共鸣的小说,它就是你的一面镜子。

作为同样的长跑和爵士爱好者,为了让村上安心的写小说,我决定把他所有作品都买来读,好让他老人家安心的跑步和听音乐,嘿嘿。作者:布鲁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本站内容纯属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