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规律——《刻意练习》读后感心得体会
导语:
延续着《跃迁》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进入到《刻意练习》这本书的研读,再次帮我打开了另一扇门,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聊一聊这本书带给我的启示与思考。
一、破除思想的误区
首先,真本书帮我澄清了许多之前的“疑惑”,比如:一万小时理论、世界上真的有天才。
在《跃迁》的读后感中(《跃迁》读后感),从一二三四手知识的角度说明了一万小时定律的由来,接下来我再从刻意练习的角度来解释一万小时定律。
一万小时是一个时间维度,说的是要想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需要经历大量的练习,但是为什么有的人的确也经历了大量的练习,但却没有成功。这背后最核心的原因是练习是不是刻意的。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寒暑假总会被布置这样一个作业,复写田字格,尤其是那些常用的字,一个字写一行,最后要交一本这样的写字作业。这是对写字规范性的练习,但是为什么,我的字写规范与漂亮水平经历了小学六年的寒暑假历练几乎没有进步呢?
答案在上小学前的学前班阶段,那个时候老师对我的写字的评价是“浪的嗖”,但写的慢,的确我的字在整个学生生涯中不算出类拔萃,但也算超越了大部分人。学前班老师有一种独特的教给我们练习写字的方法。在快放学临近1小时,老师会布置写字作业,要求很简单,达不到她的要求就不准放学,每个同学都特别认真地写字,并且在拿给老师看的时候,老师还会特别认真地给我们反馈,字的对称性、空间布局需要调整等等。就这样“逼着”我们把字写好。
认真回忆一下,我并没有练习一万小时,但在同龄人中却小有成绩。书中还提及一个概念,的确世界上有很多有天赋的人,但是,往往最后取得成绩的并不是那些绝顶聪明的人,因为聪明人往往会“耍小聪明”,反而那些不够聪明的人,能够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最后终成大师。
二、刻意练习的元素
回顾成就我一手好字的那段经历,有几个关键要素,是非常符合刻意练习的关键要素的。
第一个是方法,那时老师会给我们一个字帖,让我们模仿字帖去写,而不是凭空让我们自己写,有标杆,有方法是刻意练习的第一个关键因素。回想上小学时候寒暑假的字帖练习,老师要的是一本写满的田字格本,反到没有明确说,要按照什么标准去写,比如当时较为出名的是庞中华的字帖,没有标杆和方法,就造成了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
第二个是专注,“达不到标准不让走”的指令能够让我们全身心投入去写字,并且时间上的把控也非常得当,书中提到实施刻意练习的时间是一个小时,那时老师选的就是临近放学一个小时让我们练字。因为她知道,孩子能够专注下来写字的最大时间限度就是一小时,超过这个时间,孩子的思绪就“飞走了”。反观小学寒暑假的田字格作业,往往是临近开会时要作业,我们会非常“专注”,完不成作业就糟糕了!于是乎,各种奋笔疾书,全然不顾写的好坏,更别说会去关注字的空间布局了。
第三个是反馈,当自己把写好的字拿给老师时,老师会耐心地给我们反馈,这一横歪了,那一撇长了,这字的空间布局这样是不是更漂亮等等,都是一对一的反馈,知道了哪里出了问题,接下来就是调整与修改,再提交,再得到反馈,循环往复。而田字格作业,根本没有人反馈,最后把作业交到讲台上,就万事大吉了,老师根本不会给到任何反馈。
最后一个就是“不舒适”,用古典老师的话,学习与成长的过程是反人性的,一定是一种不舒服的状态。同理,刻意练习一定是不舒服的,根据老师反馈去练字,百家笔记网m.simayi.net肯定是要触及自己之前不舒服的动作。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练习一定是努努力就能达到的,而不是使出浑身力气,也无望企及的。不舒适不代表绝望,“写不好就不让回家”某种意义是一种压力,帮助我们专注,同时也让我们不舒适,但实际上当时孩子们都正常回家了。反倒写田字格作业却没有这种不舒适,想写的时候写,不想写的时候就不写,拖到最后突击一下就好喽!
三、成为专家的方法
“模仿、借鉴、创新”是企业学习与进步的路径与规律,“守、离、破”是学习功夫的路径与规律,书中提出成为某一个领域专家的路径和规律是“启发兴趣、积极投入、全心投入、创新超越”,细想一下,其实上面三个路径与规律是一直的,都时启于最开始方法的习得,到掌握,到创新应用的过程。
再细致剖析每个阶段,启发兴趣更多是构建起自己的动机系统,真正帮助自己能够在一条“艰苦”的路上走下去;积极投入的关键是找到一位好老师,不仅能够教授给你正确的方法,还能够利用有趣的方式让你持续对这个领域感兴趣;全心投入的关键是你是不是能够找到你所在领域的顶级教练,记得哦!是顶级教练,教练的价值就是在于提供给你最适合你的方法,并给到你及时的反馈;最后是超越创新,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是这样,长江后浪推前浪,持续推动人类的进步。
结语:
遵循规律只会更快达成目标。JDer,如果你想成为某一个领域专家,推荐你读一读《刻意练习》这本书。作者:双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