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读后感2000字范文:
春节后由于课程比较繁忙、身体也因长时间伏案带来了脑供血不足的问题,迟迟没有跟大家分享文章,庆幸现在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其实节后一直都在利用非课程时间读书,最近读的书是《乔布斯传——神一样的男人》,通过这本书了解乔布斯创建苹果公司的前世今生,了解乔布斯的个人魅力等,遇到精彩的句子、段落都有用彩笔标注。上周的某一天跟朋友聊到了最近行业里的新闻动向及名人名事,朋友推荐了一本《我在BKY的一千天》的书,作者曾是BKY的前任CFO,从财务的视觉分析这家神秘而朦胧的房地产黑马。
BKY是源于广东本地的一家民营房地产公司,通过24年的发展已成为房地产业界的神话,2018年的销售目标预计要超过七八千亿RMB,相信大家也许能猜出来是哪家公司?广州方言“得唔得?唔得返顺德”,对,就是那家房地产公司。
朋友推荐后立即在京东、当当寻求购买这本书,无奈都显示无货,经上网了解是由于这本书是市面上少有的一部全方位介绍该房企的著作,该书中的人物又围绕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创始人来展开记录,故出版后受诸多外部原因又限制发行,无奈只能在万能的淘宝上淘了本复印本书籍,收到这本书后,仅用2天时间就快速看完520页的内容。今天想分享我看完这本看似神秘房企介绍后的一些感想。
BKY是怎样的一家房地产公司?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后,受港资企业在珠三角的投资撤资的影响,一位高中毕业的顺德年轻包工头凭借着自己的睿智、魄力买下了一家名为BKY的小房地产公司。从此这位年轻的包工头带领着这家公司扎根珠三角,以投资房地产为主业,迅速在三、四线城市扩张,通过低价买地---快速建设---成功营销----资金回笼的模式从珠三角地区扩张至全国的一二三四五线城市,前几年又成功跨出国门,将这些成功的房地产商业模式带到了大马、澳洲、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有关BKY的发家史及扩张规模相信大家可以在网络上容易查到,故不在此赘述。
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通过本书的作者介绍,我个人总结BKY之所以能工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引入职业经理人;
这家房企虽为家族企业,但创始人凭借自己犀利的眼光、胆识及对房地产趋势规模的准确判断,通过从一线国企房地产公司、一线国企建筑公司采取高薪聘请的人才引入,通过这些人才给企业带来科学的决策、精细的管理,尤其是最近几年启动的“博士招聘”,成为地产行业里第一家公开接收诸多博士的地产公司。通过上述人才的引进,将这艘“小舢板”打造成世界级、行业级的“超级航母”。
2.诱人的激励政策;
老板通过将利润的两成拿出来作为项目的奖励,上至集团高层、下至项目经理、中至各区域的负责人均享受项目利益共享分红。书中介绍曾有项目分红有人的奖金额度达上千万元,这部分收入不包含基本的工资及正常福利收入。文雅地形容“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直白地容,“人性是自私的、贪婪的”,在奖金诱惑面前博士、硕士、集团高层管理、各区域负责人都会奔着利润最大化,实现项目利润共享。
3.严苛的惩罚制度;
“有奖必有罚”,一个项目从购得土地当天开始计算,第40天内若未能开工建设,则第41天开工的项目总经理将被撤职。项目开工后,工期大于7个月,项目总经理撤职。所有三四五线城市的项目,设计院在明确户型分布及设计要求后,当天内必须出图(通宵)。
4.全民皆兵争抢拿地;
由于在三四五线城市的土地资源非常便宜,个别地方政府亦希望通过土地出让的方式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故地产公司土地出让金的方式上有绝对的主动权,甚至采用分期付款方式,以减少企业的资金成本。创始人常提到:“一个项目拿到好土地,就已经成功70%”,因此,采用广撒网的方式www.simayi.net获取土地信息,再根据财务资源、项目盈利预期进行决策土地购买。曾经一时,负责拿地的团队不考虑后期的建设成本,以及销售环节,导致拿地成本高,后期销售总利润空间不高。后调整为拿地的团队提成要到项目有收益时才能兑现,地价越低、房价越高,其项目利润共享分红则越高。
5.充分利用财务杠杆;
民企地产公司取决于企业的诚信度、企业账务数据的真实性,银行在贷款时对民企的还款能力与国企比较,民企的融资成本较高,其境内的融资主要通过“开发贷”方式进行抵押贷款。由于房地产开发群需要大量的资金周转、现金流,故该类上市民营房地产公司通过跟境外的财团(如:摩根、汇丰、惠誉、穆迪等机构)发行私募债、公开债的方式进行境外融资,来环节资金流问题。“现金为王”是第一要务!
6.高周转率;
创始人对《富甲美国》这本书阅读过多遍,沃尔玛的商业模式对这家房企创始人的商业决策及其余运营影响较深,大家熟知的沃尔玛“女裤理论”----女裤的进价为8美元,售价为12美元,每条女裤毛利润4美元,每天卖10条,总的毛利润为40美元。如果售价降低到10美元,每条毛利润2美元,但每天却能卖出3倍的货,总的毛利润为60美元,利润增加1/3。卖房子是一样的道理,因此“速度就代表利润”。
上述是我看完这部著作后对这家神秘企业的个人看法,但对这家企业的商业模式、企业管理提几点自己觉得有待改善之处:
1.合理制定激励政策,莫让正激励变为负激励;
2.当企业规模过大时,机构设置的臃肿是个共性的问题,总部对各区域、各项目的监控要无死角,莫只报喜不报忧;总部集权、区域分权;
3.少开会、开短会;-----文中“开会”一次出现的频率高的吓人,还介绍到,2012年的全年总结会连续召开23天;2013年改为连续17天;
4.最为关键一点----文中大量的篇幅介绍了创始人亲力亲为地抓规划、抓细节,但当企业步入正轨后,要充分发挥职业经理人的作用,创始人应适当脱离企业日常的经营。如当年王石辞掉总经理后,索性放权给郁总。
仅是通过短时间的阅读这部著作,解开了自己对这家神秘公司的运作模式、企业文化的了解,实话实说,几乎每年都会接到这家公司的面试邀请,职位有高有低。由于自己对这家企业的认同感有较大的差异,故一直都在拒绝面试邀请,通过阅读这部著作验证了自己的决策。
本文仅为一家之言,会存在理解、观点的片面之处,还望交流、讨论。作者:樊海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