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总和他的情人》读后感2000字

《程总和他的情人》读后感2000字!

近日汤惠民先生力作《程总和他的情人》在汤惠民文化空间公众号里连载推出,引起了喜欢读他文章的粉丝热切的关注。我作为想学写作的死忠粉当然是爱不释手,读了又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程总和他的情人》讲述的是改革开放时期的人和事。用小说写现代故事很难,因为绝大多数读者对这段时期都十分的了解和熟悉,稍有不慎就会让读者有虚假之感。我看了小说一至五,第一感觉就是写得非常真实,可谓是六合人写的六合本土小说。“土”是什么,“土”就是家乡特色,就是家国情怀。本文有“两土”:一是话土。字里行间的六合土话,“厌皮猴子”“猴子瓜”“黑粑粑”等方言土话透露着六合本土气息,让读者顿感亲切。其“二土”就是让人产生联想的性描写。文章第一回中通过云林的眼睛看到的月光下的两个人初试云雨,看呆了的云林,最后只好感叹:“月光如水,月光如水。”文章第五回中开篇就是性描写,更是满足了读者猎奇的心。本文中性描写点到为止,含蓄不露、荤而不腥,土而不黄,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本文虽然通篇没有交代年代,但是从社会事件发生让人很容易看出年代感。取材从知青时代开始,紧贴时代的脉搏。70年代的六合农村生活跃然纸上。那个时候的爱情很简单,“不在乎什么‘农字头’,对我好就行”。只是秦兰漂亮不识字,随着时代变迁,程知青变成程总后,被社会大染缸染色后,初恋的爱情婚姻也要受到考验了。开篇娓娓道来,后续情节让人不禁浮想联翩。

作家把这篇小说弄成连载,真是吊足读者的胃口了。

第二回进入改革开放时代,云松脑子活络,抓住机遇变成乡建筑安装公司的程总了。因为想要更好发展,云松想跟人合作开采发展精矿石业务,袁伯定这个老狐狸出现了,也把云松带坏了,情人也应运而生了。

文章情节开始渐入主题。文章精选两首情歌《迟来的爱》和《心雨》很切合当时时代流行。利用歌曲唱心声,把云松跟唐红拉近了。这段情节细节描写吸引读者,人物性格也越来越有灵气了。

第三回,人物事件继续推进,一边是情人,一边是妻子,冰火两重天,待遇完全不一样。

情人善解人意,事业上举头并进,互相促进。情人帮云松攻下附庸风雅的副县长,一副林散之的画,让县长松了口,拿下采矿权。读后感www.simayi.net而妻子不识字,想找工作,被云松冲,做看门狗都用不着。老婆的要求,云松可以置之不理,唐红提的要求他有求必应,以后还会有许多事需要这个美人做公关呢。于是云松要帮唐红闺蜜拉保险,这样宋来弟和老狐狸袁伯定出场了。

第四回,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苍蝇蚊子都进来。保险行业有潜规则。这世上没有天下掉大饼,只有陷阱,让良家妇女变金钱奴隶。宋来弟为了多做业务,只能沦为袁伯定这类心术不正企业家的小妹。

世上有得必有失。情人唐红虽然衣着光鲜,带着“劳力士”,但自己跟云松的关系见不了光。云松高智商高情商,每次买礼物都买两份,一份便宜一份贵,就连不值钱的桃木梳子都是。这表明了云松,不会跟妻子离婚,情人唐红想离开,但多种考虑也就只有哀叹:顺其自然吧。

第五回,本文是本土小说,就是要土,有生活气息。这一回开篇就是性描写,满足了读者猎奇的心。

这个章回应该是全文的人物命运的大转折,需要大事件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云松企业矿难出现,为以后人物的命运走向提供了楔子。

本文采取对比描写:一时的欢愉之后,云松从妻子和情人平时表现来看,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应该高智商、高情商地做到:“外面彩旗飘飘,家中红旗不倒。”患难见真情。云松入狱后,妻子和情人在灾难面前做出选择。妻子秦兰心急火燎,不管花多少钱,想什么办法也要把云松弄出来。情人唐红帮云松,肯为云松献身,并不是一心要得到云松,而是不想让公司就此彻底垮掉。公司一倒,她什么也没有了。

文中描写有详细有简略。略写的隐含信息很多。列其一:送十件貂皮大衣退三件,说明清官少,但有,这个社会就不会乱列。列其二:她心领神会地跟着季县长进了办公室后面休息室……省略号里的画面和信息量都让读者肆意地脑补想象。略写部分看似不着笔墨,但容量很大,这种写作手法类似国画中的留白。这样的例子多,也就不一一列举了。细节描写,如唐红送画,县长的语言、肢体表现把个贪色附庸风雅的县长写的活灵活现。

文中情节前后呼应,埋下伏笔。如本章云松与唐红完事后想起第一次跟秦兰初试云雨的感觉,一样的月光不一样的人。再如唐红送《侍女图》,为县长挑逗唐红埋下伏笔。

虽然才读到第五回,本文的许多写作特色已经显示,也让人不禁浮想联翩,这些人今后的命运怎么样呢?希望汤老师能够尽快更新公众号内容,让我一睹为快。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本站内容纯属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