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慰藉》读后感1000字

《无可慰藉》读后感1000字!

作者:stan

我是一个睡觉比较容易做梦的人,我的梦有几个特点:

1、经常切换场景,前一秒可能还在办公室,后一秒可能就在小时候住过的房子里了

2、自己一会儿是演员,一会儿像是旁观者,尤其是遇到危险或困境时,我就会让自己逃离出来置身事外

3、往往无法完成要做的事情:跑步的时候怎么也迈不开腿,做题的时候毫无头绪,敲半天键盘也打不对字。

我不知道是否大家的梦境都如我这般,但看完《无可慰藉》之后,我相信石黑一雄一定是。

《无可慰藉》描述了一位叫做瑞德的钢琴家为了出席一场音乐会来到一座小城,遭遇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从最初自以为的从容状态,渐渐陷入了无尽混乱,最终彻底失去了对事态的掌控。

整个故事宛如一场加长版的梦境,或者说梦魇更合适。首先,瑞德在短短几天时间里经历了大量的场景切换,比如在来到小城的第一天,躺在酒店房间里的瑞德,突然发现自己置身于小时候姨妈家的卧室里。其次,瑞德的叙述大部分时候是主观视角,但偶尔会冷不丁地开启上帝模式,比如当和斯蒂芬一起去找柯林斯小姐的时候,在车里等待的瑞德居然可以清楚地描述出发生在柯林斯小姐家的对话。最后,整个故事营造了一种无力的氛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但最后经过重重努力却无法达成:瑞德没有赶上演讲、斯蒂芬没有赢回父母的期望、霍夫曼和布罗茨基也没有赢回心爱女人的心。

乍一看这个故事和石黑前几部作品大不相同,《远山淡影》《浮世画家》和《长日将尽》都在描绘粉饰的记忆,而《无可慰藉》却是一个卡夫卡式的故事。但在瑞德的讲述中,我们仿佛看到一条暗线,能让我们从中发现过去的石黑的影子,这条暗线就是瑞德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故事里的青年斯蒂芬,因为年少时荒废了一段时间没有练琴,辜负了父母的殷切希望,导致他背上了巨大的压力。在周四之夜的演出后,斯蒂芬终于兑现了天赋,但也认清了待在小城里不会有出息,决定去外面的世界闯荡。而主人公瑞德在外漂泊多年,在小城的演出前也在担心父母是否会喜欢自己的曲目。我们可以看出来两个人的相似,斯蒂芬会不会就是年轻的瑞德呢?另一方面,布罗茨基之前是钢琴家,因为事业疏远了妻子,导致两人感情破裂。而作为钢琴家的瑞德,在故事结束时也与妻子索菲感情破裂。布罗茨基会不会就是年老的瑞德呢?假如上述推论成立,那么这个故事可以理解为一个垂垂老矣的钢琴家的记忆之梦,让那个意气风发时期的“我”在梦中与其他时期的自己相遇。这又回到了熟悉的味道——就如同在远山淡影里悦子和佐知子是同一个人。

虽然很多人都觉得《无可慰藉》过于晦涩难懂,但可以说正是从这部作品开始,石黑的风格取得了突破,变得更加多元。诺贝尔颁奖词里说到“他的小说富有激情的力量,在我们与世界连为一体的幻觉下,他展现了一道深渊”,我想这句话形容《无可慰藉》也很贴切。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本站内容纯属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