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鸟飞向你的山》读后感2000字!
我们是怎么认识这个世界的?看完塔拉的故事,我脑海里一直回荡着这个问题。
《你当像鸟飞向你的山》讲述了一个足够励志的故事,最开始我是把她当做《风雨哈佛路》、《那不勒斯四部曲》这类逃离原生家庭主题的作品,但是读完之后却带来了这个意想不到的思考。
塔拉出生于美国虔诚的摩门教徒家庭,她和其他六个兄弟姐妹成长与爱荷华州的农场,他们的父母不信任政府,不给孩子办出生证明,不送孩子上学校,即使在妻子出车祸头部重度损伤也拒绝去医院,更在孩子重度烧伤的时候也只是在家用草药自己医治。
在面对父亲的狂热、执拗举动给家里带来的一系列灾难之后,十七岁前完全没有接受教育的塔拉选择自学参加的大学入学考试,通过艰难的求学最终获得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
很难想象现在的社会,还会有人过着完全拒绝政府的生活,毕竟现在我们从出生到上学、工作、结婚到最后死亡,人生中的各种大事都离不开政府,所以作者塔拉结束十几年的“黑户”生活,我心中的理所当然盖过了她进入大学获得高学位的光环。
回到开头提的那个问题——我们是怎么认识这个世界的?
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一张白纸,他们开始认识这个世界,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经验,一件事是对是错,家庭规则、世界规则,这些像人生基石一样的东西,正是父母为我们构建起来的。
从塔拉的经验来看,她一开始对于父亲灌输给自己的观念可以说是深信不疑,她害怕政府来抓她这样没上学的孩子,她不去医院、学校,怕被洗脑;不吃抗生素,怕毒素让身体不洁;不穿短裙不涂口红化妆,因为父亲认为像个妓女婊子。
而且这些观念并不是塔拉为了迎合父亲做的表面功夫,她是真的非常虔诚地遵守这些规则,就像我们深信不疑父母告诉我们吃了西瓜籽,就会从鼻孔里长出西瓜苗。小塔拉完全无条件地相信着父亲,依赖着家庭,她脑子里建立起一套生存规则。
但是父亲帮助她建立的这些规则,并不坚固,随着塔拉长大,随着父亲的观念给母亲和哥哥带来的灾难时,她看到了哥哥姐姐们遵从父亲的结局,选择了另外一种生活,这个时候她的信仰仍旧是父亲的信仰。
真正的改变是塔拉去了大学,她发现了一个和父亲描述的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她发现了父亲的虚弱,认识到父亲并不是她想象中那么权威,他那些煞有介事的讲诉,其实只是他的胡编乱造,他看似坚定的信仰,其实是在一个摇摇欲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危楼,这个时刻可能与朱自清在看见父亲弱小的背影时的感受是相通的,只是朱自清从那一刻懂得了父亲,而塔拉震惊之余终于可以把高高在上的父亲拉下神坛来和她对视了。
有人说,一个人的真正成熟,是从原谅了父亲开始。我想,一个人真正的成熟也许是认识到父母教给我们的东西并不全是对的开始。而如果她没有进入校园,她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也就永远也不知道自己可以有这些选择——她甚至能够申请助学金而不用为学费担忧。
要完成一种蜕变并不容易,塔拉夹在家庭和世界这两种完全不同的世界观中无法呼吸,她始终能感受到自己与外部环境的距离,作文www.isanxia.com在家里,她心知一些行为的疯狂,但是她无力反抗父亲,而在学校,她又被自己家庭的内核所束缚,无法完全投入到新的世界之中,她被两个世界撕裂,在创伤中成长。
以至于到最后,塔拉强大到和家庭决裂、对抗父亲、永远地走出大山,她身体里仍然有一部分属于大山,这是不可改变的。所以塔拉有一句特别动人的话,“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每天都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不在你的生命中”。
塔拉在纽约时报的采访中提到,教育是一种连接和平衡资源的伟大机制。这本书的英文名就是Education——教育,在中文翻译时,在直译的《教育》、《教育之名》、《教育改变人生》、《教育的力量》、《知识改变命运》一系列的书名中间,最终由作者亲自确定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个名字,“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出自《圣经·诗篇》,这句话本身有双重解释,一种是“逃离”,一种是“找到新的信仰”,而找到信仰的途径,正是教育。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之下,我们曾多次问过,教育究竟是教孩子们什么?教育的结果——分数、学位,都不是目的。
教育给我最大的帮助,就是建立起一个多元、包容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里,没有权威,而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求、探索一个可以信赖、选择的声音,而且他并不永恒存在,他时刻在变化,我也要时刻去怀疑、去思索。
就像塔拉的父亲曾经想一个神一样主宰着他们家庭的一言一行,他的信仰施加于家里的每一个。塔拉在访问中提到,教育不是让我们对世界确定,相反,她是让我们变得不确定。我们对任何不知的领域保持足够的敬畏和尊重,去主动探索真相,但是我们能够听到不同声音是基础。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对我而言并不是”逃离“,而是反抗,反抗任何让我不假思索就相信的声音,而寻找新信仰,始终是我所追求的,感谢教育赐给我的力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