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茶居》读后感600字
作者:邱紫妍
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岭南园林、粤剧、客家围龙屋……皆是岭南特色。而杨羽仪的《水乡茶居》让人品鉴了岭南茶文化。
七八张四方桌的小院落,抑或是四椅一茶几的画舫都可构成一茶居。微风拂过水面,扬起一阵涟漪,人们在舫中,端着茶杯,热气绕着茶杯腾空而上,茶香沁人心脾,吃着几口可口的糕点,与身边的友人谈心,这样的生活不正是处于“快生活”中的人们所奢望的么?
从茶居的建筑,再到茶居的名字,再到茶室的物件,最后到“叹”茶及“叹”茶的人们,时代的发展在悄悄地改变着文化。茶居的名字由简单的“昌源茶室”“发记茶居”变为文雅的“望江楼”“临江茶室”;茶室的“一盅两件”由简单的一只铁嘴茶壶一个瓦茶盅变为瓷壶,由粗糙的大件松糕、芋头糕变为“透明鲜虾饺”“蛋黄鱼饼”;所饮之茶由粗枝大叶变为洞庭君山、云南普洱等名茶……经济越来越发达,人们生活得越来越精致,但可以“叹”茶以及与身边人谈心的时间却越来越少。
“叹”茶品的不仅是茶而更多的是生活。早晨,在小河边半椅栏杆“叹”茶,看着小河揭去雾纱,露出美丽的面容,闻着河边果树飘来的阵阵果香,望着湛蓝天空中飞翔的鸟儿,谁不会被这惬意的时光舒缓身心?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在马不停蹄奔波的生活中,停下来,泡一杯热茶,品品茶,看看书,聊聊天,成了一种精神慰藉。
“一座水乡小茶居,便是一幅浮世绘”,不论同桌的是知己还是陌路人,村里的新闻、世事的变迁、人间的悲欢,只需一杯茶就可以聊上许久。
2、《水乡茶居》读后感600字
作者:欧迪韵
岭南一带,“茶”为大重。作为从小在广东长大的人来说,自然也是“茶不离手”的。周末,一家人总爱聚在一起泡茶,品茶;学校的闲暇之余,我们学生也总爱喝上一杯暖茶。
世人爱茶,却不知其魅力究竟有多大。或许从《水乡茶居》中,能一探究竟。饮茶,又谓之“叹茶”。作者的写作之巧,将“叹”展现得淋漓尽致。文章从空间以及时间顺序写起,写出了水乡人对于饮茶需求的变化,写出了茶室由l“一盅两件”到瓷壶名茶的演化。而这不仅仅体现出了茶居的变化,还折射出了人对人生态度的变化——喝茶,不再为喝而品,而是为品而喝。
若想抓其人,必先抓其舌。伴茶的小点虽仅仅只是被作者淡笔带过,但却又唤起了多少读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生活匆忙,住在钢筋水泥之中的人们,若想过上这样悠闲的生活,已然是一个难以实现心愿。随着叹茶的“闲唠嗑”,伴着精致的小点。读者的眼睛在随文而动,心也一同随着文字开始感叹了。感慨万千,虽没有茶在眼前,但却也情随文字,感而叹之。
“叹”茶的真谛,就此也一同体现出来了。一天的操劳,结束于茶中,释放于叹中。连在一起,便被称作了“叹茶”。叹茶之时的所见之景,又是怎样的呢?一切辞藻在美景之前似乎都显得有些匮乏了。但作者却能“巧叹之”“迷朦、淡远、满河的香脂、温柔的暮色”……由远到近,静动结合。引人遐想,引人向往。如此悠闲,又如何让人不感叹一翻呢?
杨羽仪老先生曾“面壁”十多年,他早已懂得如何去细细思考人生。回观《水乡茶居》,其主似是描谈水乡,谈茶居,但同样难以否认的是,其又何尝不是在叹人生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