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性格的竞争力》读后感1000字!
莎翁说“To be or no to be?”在生活中,那些长袖善舞,舌灿莲花的人,能够很好地融入到团体当中。看上去每个人都和他关系匪浅。年幼的我,看着这样的领袖人物如众星拱月般享受大家的拥戴,心中很是羡慕。到了成年后,听得多了“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种话,也看到了许多胆大的爱情事业双丰收,也是心痒痒。我想成为了那样的人,可是没有机会,我学不像他们。如果我硬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就如同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既做作又别扭,还给被人带来尴尬。
然而看到《内向性格的竞争力》这本书时,我的世界观豁然开朗。以前很多想不明白的事情,如今心中都有了答案。有些人认为现代社会不能内向,殊不知内向和外向这两种性格与个人的基因和童年环境有极大的关联。我们的大脑有接收外界刺激的器官叫杏仁核,内向的人比外向的人的杏仁核更加敏感,比如同样吃柠檬,内向的人比外向的人分泌更多的口水。这样能够说明,为什么在我们教育孩子当中,有些孩子只是稍稍批评一下,就会泪流满面,而有的孩子就算是狠狠责骂也无动于衷。
我们常常把不擅交际和内向联系在一起,也的确是这样。内向的人更偏向于独处,与其去参加宴会,他们更享受一个人呆在家里的乐趣。日本和中国一样是典型的肯定内向性格的社会,如今日本出现了很多御宅族,长期呆在家里。这样是内向性格形成的社会化现象。当然,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自我隔离拒绝合作是愚蠢的。可是对于内向者来说,一次面对许多人,的确是一种挑战。(对于外向者来说,面对过多的人,也会造成压抑,只是内向者的压抑感更加强烈。)但这并不代表内向是一种有缺陷的性格。的确,那些外向性格者的领导型人格让人崇拜。可是内向性格者也有他们自己的优势。
对于外向性格者来说,他们更容易处在变化的环境当中,更善于交际,更注重当下,因此战术能力较强。可是外向性格者的缺点也会明显,他们很难进行沉浸式的思考,同理心相较于内向者也弱很多。内向者能够沉下心来,钻研一个问题,并深度思考。古往今来许多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都是内向性格者。这就是内向性格带来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内向者拥有极强的同理心。实验表明,内向者看到他们的悲剧,更容易动情。也正是内向者创造的仁慈,道义这种观念,才让我们这种弱肉强食的社会有了些许温暖。
不论内向性格,亦或是外向性格,都有他们自身的优缺点。舍弃自己的基因和天性,舍弃自己长期所处的环境影响,而妄图成为另外一种人。这种想法既不聪明也不经济。聪明的做法是立足于自己的能力与性格,来调校以后发展的方向。内向者可以试着当众演讲来表达思想,外向者可以试着独处来深度思考。
总的来说,与其想着“To be or no to be.”不如想着“To be the best of yourself.”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