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经济史》读后感1000字

《战后日本经济史》读后感1000字!

作者:风来

读了野口悠纪雄的《战后日本经济史》,我的一点总结和看法。

日本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2个,一个是技术环境的背景适合1940年体制,集中资源办大事的“计划”体制,主要是钢铁、机电、轮船、石油化学等,这些重化工业,适合垂直一体化的管理方式提升生产效率。大量经济活动不以通过市场合作为主,而是主要靠企业内部的分担和合作为核心。强调对集体的奉献的1940体制恰恰能发挥它的最大效用。

这个时代,日本、联邦德国和苏联,都是同样的经济体制,也都获得了在工业化上的巨大发展。

第二,是当时的国际环境对日本有利,日本当时拥有低廉的劳动力,通过大量生产工业用品,占领了发达国家市场。当时的中国还没有改革开放,如果当年中国进入市场通过低成本劳动力来一起竞争,日本也不会取得那么大的机会。

另一个很重要制度基础,就是低利率与资金配给,以及财政投融资政策。简单说就是大藏省给钱,1货币政策—低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以及2财政政策—政府直接拨款或者定向投资。

这都是1940年体制的“优势”,其实也就是举国体制。这套机制在完全工业化的“追赶”阶段,非常好用。

日本和联邦德国的经济体制,虽然都是以市场原理为基础,但却都不依赖市场,两国都要求大企业承担公共责任,强调企业内部劳资协作,政府对市场加以严格限制,是具有统治倾向的经济。在那一时期,日德的举国体制战胜了英美完全依赖市场的体制。而核心的背景,是哪个时代,是重工业为核心,这与几十年后今天的市场核心和主导,完全不同,如今社会已经发展到了服务业为核心。

但在,1980年后,甚至至今,1940体制反而成了枷锁,阻碍了日本的发展。

在1980年代末期,地价暴涨,房价暴涨,整个社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辛勤劳动变得未必能带来回报,而空手套白狼或者哄骗特权阶层,读后感www.simayi.net却可以带来巨大财富,这样状况深深的刺痛了当时的人们和社会的尊严。此时,一个关于土地价格上涨的论调是,日本小,山多,土地资源不足,才导致的地价高。但这完全是错误的。1980年代的泡沫,可以说是1940体制已经不再适合,但还苟延残喘的结果。

在这种泡沫中,所有人不再踏实工作,整个经济并没有创造出附加价值,资源的总量没有增加,“从无产生有”是不可能持续的,就变成了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

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也是问题之一,因为无法调整的过剩雇佣问题,使得商业模式的调整困难重重,民间企业不应该承担过多的保障劳动者权利的义务,这应该是政府的职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本站内容纯属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