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别处》读后感1000字

《生活在别处》读后感1000字!

作者:Nicolasliang

这是一个关于诗人的故事,从诗人的诞生一直到诗人在年轻时死去。这本书我是在2011年高中时期看到一个女生在看,2013年买来,到2020年重读一遍。对当时的懵懂,以及生活在别处这句话的概念,又有了新的理解。

曾经的我以为,生活在别处只是一种多样生活同时集于一种人生的可能性,即我们每个人在过着当下生活的同时,应当去怀着一种希望和包容,尤其在自己本来的生活遇到困难时,想到也许自己还有一个其它生活的选择。而包容则是对不同的生活方式持着不鄙视,也不一定要认可的态度。别处的生活只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方式继续着,而自己也有一种生活要继续。这样的希望,像是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当自己的生活出现困难时,还有其他一种生活的选择可能。这句话也成为了内心的避难所。

然而在这次重读时,这种内心的希望虽然不至于消失,但浪漫更被现实替代,从虚妄的美好,变成了认识到现实的残酷。但我依然没有因为这种不可回避的残酷,而放弃掉曾经以为的可能的美好。生活在别处这句话背后,也许更指的是和你同一时代的人做的事情与你不一样,反而在其他地方和其它时空的人,有人怀着和你一样的抱负和理念,做着类似的事情。而对于可以被认为“特立独行”的人来说,他们的生活可谓是真的在别处了,即在那些曾经或之后与他做出同样事情的人中。但这样的生活,只能怀揣着在别处的想法,而在了解到之后获得内心的慰藉。如果说真正的在当下的生活中获得一种融入感,则是非常困难的。而这种困难就是现实的残酷。

在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所提出的文化理论中,他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一种专属的文化圈,比如酒神型,农神型等。而当一个国家的国民与本国的文化类型相符合,或者矛盾差异不大时,那么他就会在这个国家生活的较为顺畅,而如果这两者之间的差异较大时,国民则会感到极大的烦恼。这就是国民性研究中的一部分,而本尼迪克特的著作《菊与刀》中,也对日本人的国民性做了一番研究。对于与国民性格不同以至于产生冲突的人来说,去往一个有着类似国民性的国家生活,对他来说才是最为舒适的人生。比如一个热情开朗的人,前往北欧或者日本生活,则是较为容易产生一些冲突的。

有的人生活就在于此地,而对于另外的人来说生活在别处,这两者没有强弱之分。尽管社会和生活是那么的宏达和无法改变,以至于一直强调的是要去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适应你,这句话的确无可厚非。但人的能动性,也同时体现在认识到生活在别处的可能。人们主动的适应与主动的选择其他生活方式,都不是弱者的表现,反而都需要一定的勇气与毅力。也许选择会被视为逃避,但但凡是依旧选择生活在这个社会中,那都是要建立在自己的能力与智慧之上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本站内容纯属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