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算是一首好诗》读后感1000字!
作者:有趣的灵魂
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仅仅知道这些并不能真正的欣赏诗歌本身的意境,也不能凭此就判断一首诗的好坏。我每次阅读诗的时候就只能简单感受外在的节奏和文字本身的意义,对诗歌所包含的更深远的意义却是不甚了解,所以很多时候读诗变成了囫囵吞枣,吃相很看难看。
朋友推荐我阅读一下意大利作家汉斯.狄特.格尔费特的《什么算是一首好诗》,这本书的副标题就叫——诗歌鉴赏指南,毫无疑问,这是一本指导读者如何去鉴赏一首诗,怎样分辨或者懂得一首诗属于好诗。
这对我来说就好像不会游泳的人遇到了游泳教练,喜爱武功的人看到了练武秘籍。汉斯以他独到的鉴赏眼光甄选出80首诗歌,并且一一解读赏析,从诗歌的各个维度去分析。
比较重要的首先是恰当的语言外衣
因为形式就是内容的罩袍,应当与之相称。如果语言外衣剪裁的的不合适且缺乏艺术感,粗制滥造,太过简陋或者太过隆重的话,都会使人感受到审美上的欠缺。
就像中国的古诗一样,一般都是七言或者五言,如果一个人说自己写的是古诗,但是有没按体裁来写,那么首先从观感上就给人太过于随意感,自然也就不会产生美感。中国的古诗讲究的是押韵和节奏,如果缺少了这些,自然是无法引起共鸣的,很可能让人觉得是打油诗而已。
汉斯为了说明语言外衣的重要性,他列举了四首跟猫有关的诗歌,进行一一评析对比,让读者从实际阅读中感受语言外衣带来的不同感受,也让读者从中领会到语言外衣是一首诗歌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就像男女相亲一样,眼缘很重要。
恰当的语言外衣固然重要,但是语言的密度与内在的张力更为重要。
内部没有张力曲线的诗歌是苍白无力、言之无物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描写秋天的诗会那么受人喜爱,因为它承载了秋之丰饶与即将到来的冬之空寂的比较,能够在比较中引发冲突的张力。同样写傍晚的诗也是如此,能够和即将到来的黑夜形成呼应,而写爱情的诗歌更能打动人心,因为爱情通常都不会一帆风顺,总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让人总是处于一种患得患失的心境中。
伟大的诗人莎士比亚一生写了很多诗,他的十四行诗无人能够超越,但是他的诗歌除了少数的几首外,都是写给一位年轻的男性的,都是歌颂他的美好的。
同样,客观与真实也很重要
汉斯以《生命之光》与《吾生半路》互为参照。
前者以秋之丰饶和冬之空寂作为对比。诗中刻画了晚花盛开、果实丰饶的宁静秋日风景,紧接着却是冬日寒冷的墙垣和在风中猎猎作响的风信旗。
而后者是诗人抒发自己人到中年的真情实感,同样真实,同样能让读者产生共鸣,但是没有前者的客观场景有冲击性。
本书中还有一些赏析技巧,对不通外语的读者可能有些难度,也有些出戏,因为翻译成中文后,已经失去了诗歌中原本的味道。读后感www.simayi.net比如,有些诗歌他的结尾是以音节的发音为点缀,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通过一连串的音节产生一些共鸣,类似于汉语中的拟声词,或者就像中国诗的押韵。
这可能就是不同语言的不同特色,所以很多时候在流传中会失去原本的意义,或者说一些精华。这不是杞人忧天,也不是空口无凭。
不仅仅诗歌,小说,散文甚至风俗文化,都会在传播途中出现差异。比如日本从中国传承的一些风俗,就因文字不同而闹出一些尴尬:中国的中秋赏月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日本不知道农历这一说法,也定在八月十五,很可能那一天的月亮是月牙;中国的故事中月亮上有个玉兔在树下捣药,而日本说成是捣年糕的兔子,因为他们只知道赏月风俗,不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
但是这本书确实给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鉴赏好诗的大门,可以从中学到诸多的鉴赏技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