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拎起寂寞的影子》读后感1000字

《拎起寂寞的影子》读后感1000字!

拎起寂寞的影子:那里有儿时看过的最好的戏。

皮影戏、剃头刀、进香、烧陶……小镇的唐宋山水、繁花的都城,封面的茅屋、炊烟和狗,是安静的,又略显寂寞的,就像是这本书的书名一样。

林清玄的文字,总是能够给人一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感觉,正如他曾说过文章要“向内探索,向外追寻”。而与他的的散文不同,这本书的内容算得上是他的报道文学。

书中记录了作者在采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和所思,他踏上了乡村,见到了乡村的淳朴风气,也在思考着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这些该何去何从。他也见证了城市的阴暗的一面,温柔乡的吉他、华西街印象……这些又将如何走向光明?

印象最深的是开篇的皮影戏。一场公开的皮影戏比赛,会场中坐着满满的观众,这些观众大多都没有看过皮影戏,所以大家的兴致都很高,而讽刺的是,比赛的评委对于皮影戏却一无所知,只能用其他的剧种的标准来评判,虽说对皮影戏不公平,可是又确乎是很无奈的事。

“一位艺人当他卖命地演出,竟找不到一位看懂的相知的人,他心中的灯如何能不黯淡呢?”是啊,这该是一种怎样的寂寞呢?就仿佛这些皮影艺人们手中拎起的不是皮影人偶,而是一个个寂寞的影子。

在现如今的这个信息快速,声影交错的世界,皮影戏是寂寞的,甚至于整个地方戏剧都是寂寞的。

我想起儿时,家乡一到某个节日,村子里也会请戏剧团来唱戏,也许是歌仔戏,又或者是潮剧吧,对于戏剧了解不多,只听得家乡人这么说过,却已记不清。

那会露天戏台下的人一个挨着一个,在那站着看上几个小时。通常傍晚的时候会有一个“扮仙”的仪式,戏台下那些卖零食的小摊也早已摆好,小孩子们在这个时候便是最欢喜的,一方面可以看到画好妆的戏子们,一方面还可以吃到好吃的零食,一些调皮的孩子还会趁着别人不注意溜达后台去看个究竟。

这样的一台戏,通常可以持续到深夜,远远地便可以听见锣鼓的声音,间而还能听到戏子们的唱曲,节日的氛围便在这些声响中愈加浓厚。如今,读后感www.simayi.net到了家乡的特有节日,请戏团唱戏的习惯依然还保留着,只是戏台下只剩一些稀稀落落的人,孩子们也不爱去“凑热闹”了,远远地还是能听见锣鼓的声音和戏子们的唱曲,只是这声音徒增了寂寞。

我在想,当他们在台上唱着戏,底下却没有观众的时候,是不是也和书中皮影戏的师傅们有着一样的寂寞?又为何以前有那么多观众,现在却越来越少了?

从我自身的感受来说,现在的电影、电视节目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日常的娱乐需求,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的节奏也比以前更快,也就没有了耐心再在戏台上站着听上几个小时的戏。再者,现在能够欣赏这些戏剧的人越来越少,因为不了解,也就更没有耐心去看。

小时候常爱去戏台下凑热闹的我,如今是几乎没怎么去过了,那些看戏听戏的日子都成了久远的回忆,就像鲁迅先生在《社戏》中写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看着这些地方戏剧走向寂寞,心里生出一种落寞的感觉,究竟我们的这些传统该往何处走?何时他们能够不再寂寞?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本站内容纯属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