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悖论》读后感2000字!
时间,行为,人生。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世界各国政府对病毒的应对大致有两种模式。在第一种模式里,政府会迅速做出种种强制性的应对措施,这些措施虽然会让人们短时间内出现生活的不便,但从长远来看却能有效地抑制病毒的传播,从而维持整个社会的稳定。
但在第二种模式中,政府则抱着不检测就没有确诊的态度,极尽可能地隐瞒真相,对公民的行为毫不限制,甚至把责任甩给其他国家。在这种模式下,疫情似乎没有对生活产生任何影响,但社会却会在可预见的未来中,逐渐崩溃。
然后当第一种模式的社会趋于稳定后,人们就抱着一定的优越感看第二种模式的笑话。这种优越感,很大一部分是源于以未来为导向的时间观对以当下为导向的时间观的胜利。
在第一种模式里,人们为谋求更加稳定的未来,而放弃当下的欢愉;在第二种模式中,政府则竭力维护当下的利益,未来却在不知不觉中溜走。两种时间观,塑造两种不同的结果。而且以未来为导向,似乎比以当下为导向要好得多。
果真如此吗?菲利普·津巴多在《时间的悖论》中给出的答案却是未必。《时间的悖论》是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的一部科普书籍,用以向读者展示他与同行在时间心理学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借此向读者阐明我们对时间的态度会如何影响到我们的行为。
在作品的开篇,菲利普·津巴多就点出很多人都心知肚明,但又往往会忽视的一点:你对于时间的态度将会对你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就像本杰明·富兰克林那句耳熟能详的名言:时间就是金钱。
而在《时间的悖论》中,菲利普·津巴多则提出,人们对时间的态度往往有六种常见的模式——两种强调过去,两种强调当下,两种强调未来——而不同的时间视角则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
以过去为导向的时间观深陷过去的影响之中,只不过菲利普·津巴多着重提到,一个人相信一件事情是如何发生的比事实上发生了什么更重要。毕竟我们的记忆会弄虚作假,我们对过去的看法和感受也会因个性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因此对过去持有的不同态度,把强调过去的时间视角划分为两种类型:积极怀旧和消极怀旧。
以当下为导向的时间观则更加关注此时此刻,只是对此时此刻怀有的态度同样把强调当下的时间视角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秉持“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明日生活费”的享乐主义者,他们的行为模式就是追求当下的快感与满足;另一种则是认为未来无法改变的宿命主义者,他们得过且过,等待着宿命的降临。
以未来为导向的时间观则强调未来的重要性,他们总是为未来做各种规划,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眼光长远。而按照关注的未来不同,强调未来的时间视角也包括两种人。读后感www.simayi.net其一是关注未来者,他们擅长规划人生,并且愿意为取得更好的未来而舍弃当下的享乐;其二是超未来者,与关注未来者关注生前不同,他们更加关注死后,他们往往有坚定的信仰(不仅仅是宗教),并愿意为信仰而战。
因此关于疫情的两种应对模式,其实就是当下享乐与关注未来的交锋,而且关注未来的确取得更大的胜利。就像在我们的认知中,未来导向的人更容易取得事业的成功,成为所谓的成功人士。
然而菲利普·津巴多在《时间的悖论》开篇同样提到:对待过去、当下和未来的适中的态度预示着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极端的态度则会导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极端的过去导向者能够从过去源源不断地汲取能量,但却容易成为所谓的卫道士,他们厌恶改变,总是想回到以往的生活模式或者维持现状,因此也就容易被时代所抛弃。
极端的当下导向者擅长享受生活,他们的生活充满活力和有趣的事物,但他们不擅长自我管理,因此容易在追逐快感的路上失去未来的保障。
极端的未来导向者乐于规划人生、安排行程,但越来越多的未尽事宜却会把他们压垮,就像他们会感叹时间不够用;他们喜欢朝着目标狂奔,却容易忽略路旁的风景,就像是忽视家庭的工作狂。
因此菲利普·津巴多在《时间的悖论》中提出,没有哪种时间观比另一种更有优势,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在适当的时候使用适当的时间观,并以此来塑造我们的生活。就像与父母相处时启用积极怀旧时间观,完成工作时启用关注未来时间观,放松度假时启用享乐主义时间观。
但我们的时间观是如何被塑造,又该如何改变?菲利普·津巴多在《时间的悖论》中同样给出自己的答案,时间观的塑造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社会、文化、教育甚至自己的年龄,它们塑造出我们最初的时间观;而通过后期有意识地训练,我们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时间观发生改变。
而在本书中,菲利普·津巴多不仅呈现出测量时间观的量表,也同样给出训练时间观的建议。或许从某种意义上,《时间的悖论》是一部任何人都值得一读的作品,毕竟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就像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样,的确在规划人生和塑造世界中起着坚实的根本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答案,并为此做出改变。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