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读后感2000字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2000字!

在序言中,笔者花了很长的篇幅介绍了这部作品的背景资料及评价要点,刚开始我读起来会觉得有些不耐烦,甚至削减了我读下去的欲望,但当我读完时,却有种初读不知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之感,回过头来看,好像所有的疑虑都有了答案。对于它是恋爱小说、现实主义小说、青春小说又或是自杀小说,我并不想参与到争论当中,也没有兴趣。于我而言,读并感受就是了,至于是什么,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我想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答案,而这个答案只在自己的森林里不为也不愿外人窥见。

关于挪威的森林我想谈谈“死亡”。

“自杀小说”的争论不是没有由头的,正如卷首语“献给许许多多的祭日”那般,文中有许多的人死去。也正如渡边所感慨“在活得好端端的青春时代,居然凡事都以死为轴心旋转不停”。先是木月、绿子母亲、直子姐姐、直子叔叔、绿子父亲、初美,最后是直子。死去不是一个轻松的词,而木月、直子姐姐、初美、直子却选择了自杀,在渡边的眼中他们都是优秀美好的存在,可为何却在年轻的时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至今还有疑虑。与之相对的是绿子亲戚和父母子在日薄西山之际为生而作的垂死挣扎,他们都是遭遇病痛的折磨后而撒手人寰。

在《肖申克的救赎》中有句经典台词“生活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于生存,就是赶着去死’”把生死放在了对立面。而《挪威的森林》中,渡边认为:“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我们通过生而同时培育了死,但这仅仅是我们必须懂得的哲理的一小部分。”

有时候,我觉得,对有望治愈的人放弃治疗是件残忍的事,而让濒临死亡(没有办法治愈)的人接受治疗也同样残忍。我们的观念一直以来都是不放过任何生的希望,作为生的那方的我们也是尽力的劝服接近死亡的那方继续坚持,哪怕是多活一天都是赚到,哪怕大家都知道最后的结果如何我们依然还会挣扎。但最后却是“本人遭罪,旁人受累”。本人遭受着病痛与治疗过程的折磨,旁人承受着治疗的费用以及其间相关的压力和辛苦。反而死亡可能是好的选择。成全了自己,也解脱了他人。

诚然“无论熟知怎样的哲理,也无以消除所爱之人的死带来的悲哀。无论怎样的哲理,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韧,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并从中领悟某种哲理。而领悟后的任何哲理,在继之而来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样软弱无力。”悲伤总是会有的,可人生不是就是如此吗。或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

绿子说:“我家亲戚都是大病一场折腾的死去活来才死的,要费很长很长时间才能咽那口气,捱到最后连是死是活都闹不清了,意识到的只是痛苦......我所害怕的,是这种方式的死。就是说,死的阴影一步步侵入生命的领地,等察觉到的时候,已经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了。那样子,连周围的人都觉得我与其说是生者,倒不如说是死者。我讨厌的就是这个,这是我绝对忍受不了的。”是呀,这是很糟糕的一种死法,可我们的生活中有却有太多这样的事情发生。当然偶尔也会有奇迹发生,而奇迹的背后我相信那是爱,一种是生者对患者的爱,一种是患者对生者的爱,相互的爱才造就了奇迹。我们无法阻止死亡的来临,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健康平凡的的日子给予更多的爱与关怀,而不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局面。

我还记得之前看过的一个电影《遇见你之前》,主人公威尔是个优秀的青年高富帅,但因为意外而导致高位截瘫,他本可以继续生活,但最终他选择了安乐死,读后感www.simayi.net因为他无法忍受这样的自己,也不愿影响所爱的人,于他来说,活着的痛苦已经超过了欢乐。如果是你,你又会做出何种选择?或许你会跟男主一样离开,不想让自己影响到所有在乎自己的人的明天,又或许你会活下去,因为你知道你的离开会让对方痛苦万分。但无论是哪种选择,都是因为爱。不是吗?

对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死去,树上春树的说法是:为了描述失去之后剩下来不得不活下去的人们或事物的姿态。“所谓成长就是这么回事,就是人们同孤独抗争、受伤、失落、失去却又要活下去。”

其次我想谈谈“孤独”。

在读了大概一半的样子,我问读过这本书的朋友:为什么《挪威的森林》会这么出名,这么受欢迎?朋友跟我说:可能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孤独的吧!

何为孤独?一禅小和尚是这么说的:“听到喜欢的歌,遇到喜欢的事,看了喜欢的电影,见到喜欢的风景,你迫不及待想找人分享,却发现身边空无一人,这时候最先赶来的就是孤独。”渡边回答绿子时说:“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乱交朋友罢了,那样只能落得失望。”这是渡边对孤独的观点。孤独不是谁的特权,每个人总会经历这么一个阶段,有的人对孤独唯恐避之不及,而有的人却享受孤独。事实却是,每个人都是孤独患者,所谓的热爱孤独不过是故作坚强。而之所以孤独,大抵也是宁缺毋滥,还没遇到那个可以分享的人吧。书中,不论是直子、渡边、永泽还是绿子,在我看来,他们或多或少都是孤独患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本站内容纯属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