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故事》读后感3000字!
那些著名的建筑,除了令人惊叹的颜值,还有令人回味的往事!
“这本书是献给与人类史相伴随的建筑颂歌。”《华尔街日报》这样评价《建筑的故事》这本书,“斯蒂芬·比斯蒂精准地捕捉到了这些建筑物所具备的难以捉摸的特点,用精美的插图再现了这些传世建筑的辉煌。”
《建筑的故事》这本书选择了世界上16座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讲述了每栋建筑背后非凡的故事,带领读者进行了穿越数十世纪的建筑之旅。它的作者帕特里克·狄龙是英国建筑师与历史学家,曾获得过普利策奖。书中的绘图作者是斯蒂芬·比斯蒂,是英国知名手绘插画家,剖面图大师。
尽管我每天都会见到各种建筑,身在建筑林立的时代,但是未曾好奇地追问:自古以来,人们如何建造一栋房子?
有些房子设计考究,建得极其美丽,建造的人是在传达什么,信仰什么?
原来建筑不只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更是人们复杂内心世界的投影。读懂建筑的故事,甚至可以读懂建筑发起人当时的渴望与思绪。
建筑是如何发生的?
《建筑的故事》通过引言娓娓道来古时候的人需要一处栖身之所时,该怎样建造一栋房子。在森林里,用树枝;在山里,用石头;在河边,用泥沙。但依靠那时候人们掌握的技能,都无法通过这些就可以建成一栋房子。于是,只能去到一个现成的栖身之所——洞穴。渐渐地,人们才离开洞穴生活,并学会了建造房屋。
历经几百年,人们学会了如何建造圆木木屋、框架结构房屋、石屋、砖屋和土坯房。人们不断实验,直到建出足以抵御风雨的房屋。无论身在何处,他们都因地制宜,建造出最适合当地环境的房屋。
这些历程就是建筑的故事,这个故事从人们建造房屋来遮风挡雨,保护家人免受野兽伤害,保护财产免受敌人抢夺而开始。而且建筑也不仅仅只是作为住宅,还有商店、办公楼、工厂、学校、警察局、医院等。自从人们学会了建造房屋,就开始利用这个技能来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
“建造房屋来遮风挡雨”是人类的本能,它解释了建筑最初发生的原因。由于人类早期的生存条件十分恶劣,在本能引导下,人类一开始就出于安全、可居和尽可能的舒适来考虑选择洞穴。
在《东方文化与设计哲学》一书中还说到,除了本能,古天文学也是建筑文化发生的原点。比如基于求吉避害原因,人类会考虑建筑动工的时间、建筑位置、体量、装饰、风水等因素,研究表明,这些因素都源于古天文学。
另外,思维心理、个性体验也会影响不同建筑的发生。到人类离开洞穴自己动手建造建筑时,仍然以适合心理需求为原则,如建筑物的体量、色彩;空间的疏密、层次;布局的对称、均衡;装修符号寄托的愿望等。因地理环境、物产、种族文化等因素的不同,建筑可以各不相同,个性鲜明。
本能、古天文学、思维心理等因素产生了建筑,又发展成了今天五彩缤纷的世界建筑。
个人的精神需求体现在建筑上
无论是苏轼的“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还是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都体现了建筑具有的物质功能,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
但是人类社会物质生活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对更高的精神需要的追求也会体现在建筑上。
“建筑具有不同层次的属性,最低的层次与物质功能紧密相关,体现为安全感和舒适感;第二个层次要求的是美观的形象,读后感www.simayi.net体现为‘悦目’。最高的层次要求创造出艺术美,以陶冶人的心灵。这一层次重在体现出‘赏心’。”《梁思成传、林徽因传:删订版(全2册)》这本书写了梁思成在与学生交流时这样说到。
纵观世界各国的著名建筑,无一不是创造出了艺术之美,带给人不同的心灵震撼。而在了解了建筑的故事后,则会发现它们所拥有的精神属性。
对日本人来说,房子是逃避世俗纷扰的地方,是宁静的沉思之所。足利义满将军代表天皇统治日本,公务繁忙。晚上他回到自己的宅院里,喜欢坐在小湖边,静静地看着树枝低垂,掠过水面。
退位之后,足利义满决定在那里建造一座亭子。这就是鹿苑寺,也被称为金阁寺。傍晚时分,夕阳西下,足利义满可以坐在亭子的露台上,放松身心,让烦恼随风而逝。
足利义满为自己建造了一个精神栖息地,而有人迫切地需要一个新的居住地来驱走心魔,并促进了一个建筑群的诞生。
大明宫是大唐帝国的王宫。它既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规制最为严整、规划最具特色的宫殿群,也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融点和对外传播的动力中心。据纪录片《大明宫》,大明宫初建于李世民,后工程搁置。李世民之子继位后,才重新启动建设。而皇后武媚娘在大明宫的重建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原来武媚娘进宫以后,精心策划,不但囚禁了皇帝宠爱过的萧淑妃和皇帝的原配王皇后,而且将她们折磨致死。据宋代的史料记载,批发沥血的冤魂经常出现在皇后的梦中。被噩梦折磨的武皇后,期盼着大明宫早日建成,逃离不堪回首的太极宫。
建筑的居住功能,注定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它是人们的家,而家是温暖的、舒适的、安全的港湾。无论是普通人,还是皇宫贵族,都需要建筑所带来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甚至,人们对于自身死亡的迷茫与恐惧、对于他人死亡的哀伤与怀念,都倾注于建筑之上。左塞尔法老是所有埃及统治者中最伟大的一位,但是这位统治者很忧愁一件事情。他想到将来某一天,他也会和最穷苦的乞丐一样,直面死神。
他击败了所有的敌人,却唯独无法征服时间。后来他想到要为自己建造一座石头陵墓,可以抵御沙漠狂风,无视时间的威胁。这座石头陵墓就是左塞尔金字塔。
左塞尔金字塔这座建筑承载了左塞尔法老对于死亡苦苦思索后的成果,代表着追求永恒的精神。国王有死,然而石头永存。还有个皇帝建了栋建筑寄托他对爱妻的哀思。泰姬陵是印度国王沙·贾汗为病逝的妻子玛哈尔建造的一座陵墓,而在陵墓的周围,建造了很多花园,花园内遍布溪流和水池。这样当沙·贾汗漫步其中时,便可以随时看到泰姬陵的倒影,想起过世的妻子。
沙·贾汗通过建造一栋不朽的建筑,触景生情,来纪念他对妻子的爱。建筑能很好地保存一个人的心绪,让它们不至于随着时间而消散无踪。而寄托了人们真切情感的建筑,也好像拥有了让旁人动容的情感。
机构通过建筑传达无声的力量
人们不仅仅因为使用目的而建造房屋,他们还想向别人传达一些东西。所以建筑可以让人感到敬畏或平静,喜悦或恐惧。
宗教信徒们希望做祈祷的地方能够传达出他们对神的尊崇,国王们想要通过雄伟的宫殿向世人炫耀他们的强大。
中世纪时,罗马城遭遇战争、饥荒、瘟疫。那时的罗马人大多是基督徒,基督教徒希望自己死后能升入天堂。在他们看来,世界是一个充满贫穷和痛苦的地方,他们含辛茹苦,却贫病交加。但是他们坚信,当他们到达上帝的天国时,一切都会好起来。天堂到底是什么样的?没有人知道答案。
克吕尼修道院院长想,为何不建造一座教堂,让大家可以见到天堂的模样?
于是,建好的教堂里面,蜡烛的香气萦绕着圣坛,空气中弥漫着天堂的气息,修道士们诵唱圣歌的乐音在石拱间回荡。修道院院长心想,这就是天堂的样子。
巴黎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心建造一座崭新的教堂,它不同于克吕尼的罗马式教堂,它不仅仅会惊艳所有的参观者,还要让人们的灵魂高飞。在他去世多年后,大教堂终于完工了。
巴黎人终于见到了莫里斯主教的梦中幻境。来到巴黎圣母院的人们都深信,多年以前莫里斯主教一定是在梦里见过天堂的模样。巴黎圣母院不再像以往的大教堂那样笨重,它飞向天际。
中世纪的伟大建筑不只有大教堂,还有诸如会议厅等建筑,这些建筑被权贵们用来彰显财富。法王路易十四通过建筑来向世人显示君主的权利,他命人建了凡尔赛宫。他一向希望臣民服从他,希望敌人畏惧他,而新宫殿正向所有人展示了他的强大。
当贵族们来到凡尔赛宫,他们就明白自己不可能去挑战国王的权威。当外国使臣看到凡尔赛宫的楼阁,他们便放弃与法国为敌的念头。自此,路易十四以凡尔赛宫为家,他的权力也越来越大,成为欧洲最伟大的君主之一。
之后不久,欧洲其他君主都仿效他。教堂也变得更加华丽,其中最辉煌的教堂是奥地利的梅尔克修道院。在那里,建筑师的设计高高耸立于地面之上,同时彰显着皇帝和教廷的权威。
通过建筑展现统治者的权威,东西方国家有异曲同工之处。明成祖朱棣希望给人看到一个微型的中国,一个秩序井然、和谐美好的地方。
紫禁城的兴建,彰显了王朝权势绵延、江山永固的野心。
那些静静伫立在那里的建筑,有的让我们窥见天堂的模样,有的展现了国王的权威和富人的财力。这是建筑的静默的力量,它还能以神庙为雅典城戴上冠冕,民主自由精神得以世代流传。
自工业革命以来,每一项新发明都需要一种新的建筑来为它服务。铁路开始连接城镇,工程师们建造了火车站。飞机出现以后,人们建造机场。人们在不断地创造新的发明,同时也在不断地创造新的建筑。而人们对于如何建造建筑的探索脚步从未停止,在懂得各种高科技手段打造建筑后,英国新锐建筑师返璞归真,以秸秆碎石沙包打造住所,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
无论建筑的形态如何变,建筑都是人创造的,蕴藏着人类的思想和想象力。想象力需要一个具象的建筑物呈现,关于一个帝国的宏大和伟大的想象,就成了宫殿建筑的宏大和伟大。一个宗教的信仰和崇敬,就成了教堂和庙宇的高耸和辉煌。
从建筑的形态,得以窥见人类的内心世界。建筑之于个体、之于机构,都发挥着精神属性的作用。正如《建筑的故事》所说的:“建筑不仅仅是一堆砖块或钢架,因为每一栋建筑,无论大小,都承载着建造者的梦想。”作者:陈述影录
发布于 2021-02-25 12:26:07 回复该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