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时间看完三部,故事结束的瞬间,回到现实,好似终于结束了一场紧张的时空穿梭。被故事的重力所牵引的思绪开始松散,饱满的感慨涌到嘴边,却不知从何说起。这样一个宏大的故事,有太多的面向可以解读。但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还是关于生命终极问题的发问,以及不同人物对待未知的不同态度。
在引言里,大刘写到关于科幻题材的发展方向,让我第一次清楚意识到向外和向内两个科幻趋势。向外是对太空,对宏观宇宙的想象;向内是赛博朋克式的,对个体精神的挖掘。如果前者是在无边旷野上的竭力狂奔,那后者就是在阴郁迷宫里的重复绕行。两者精神气质不同,但最迷人也最迷幻的,都是对终极命题的发问,生命该如何面对死亡。
在故事里,人类始终在敬畏、奋发、傲慢、绝望、狂喜的极端状态中反复挣扎。尽头的尽头是另一个看不见的尽头。就如故事最后,人类、三体文明、还有其他更高文明,其实都已经掌握了在故事起源时不可想象的强大科技,但一个问题的解答永远是另一个问题的开始。程心跨越千万年的时空奔赴宇宙的终结,但也不能确知宇宙是否能成功坍缩,坍缩后又将重启于怎样的状态。在我看来,这是生命的矛盾。即便有冬眠的方式,可以让人苏醒于下一个时代;即便有光速飞行能让人跨越庞大的时空距离,但只要生命不是承载生命的客观本身,生命就会是有限的,就总要面对虚空的过去和未来。而如果生命成为客观本身,那主观的意志将成为矛盾,生命恐怕将失去作为生命的前提。
跟很多读者一样,我不喜欢程心。AA和其他人物喜欢说,她有太强的责任感,但我想说,这责任感是虚伪和虚幻的。将个人意志和自由作为最高人文价值来倡导时,个人是无法对大众负责的。因为每个人的价值和诉求都不同,且必须不同。在执剑人威慑还存在时,程心想做全人类的母亲,想被所有人爱戴,但却根本没有做好身心上的准备。水滴袭来时,她没有坚定地选择按下或者不按开关,而是任凭攻击来袭,想以殉道者的身份“从容就义”。这是惊慌的软弱,不是选择放弃的从容。之后的每次决定,她都让人失望,因为她总是在情感和道义上表现的身不由己,却又总是要带着这种软弱,去做自己无力负责的决定。产生这种母性的幻觉,可能恰恰因为她不是母亲,因为真实的母爱不是博大,而是自私。
所以我宁愿认为,程心是一个功能性的角色,她只是提供了一个贯穿第三部始终的视角。有人说,程心代表了人类自身,善良、软弱、犹豫,却特别擅长给自己找活下去的理由。读后感www.simayi.net但我想说,罗辑、史强、章北海,他们就不能代表人类吗?他们的形象显然更加立体,因为他们承认自己的自私,这种自私是人之为人的磊落,是直面选择的勇气之源。这种勇气最终凝结成面对未知的强大信念,才使他们能承担起非凡的责任。要说代表,为什么不能是他们呢?
还有说法,说无论程心做了怎样的选择,人类最终的命运还是差不多,即便真的再存活千万年,也要面对宇宙的坍缩和重启,所以不能怪她。这个说法乍一听很合理,但我不愿接受。因为这是知晓最终结局后再倒推过程。如果照这个逻辑,人类的延续与否,从一开始就没有了意义,因为一切从虚空中来,又将到虚空中去。这可能也是读完第三部,感到怅然若失的原因,因为时空尽头的尽头,让软弱和勇气没了区别,让虚伪和豁达没了高低。
最后一点很有意思,就是使命、信念感和年龄。回顾故事中的众多人物,普遍让人喜爱的,都是有坚定目标和使命,同时拥有很强信念感的人。不管是章北海的必胜信念、罗辑对家人的爱,甚至破壁者对三体的坚信,都让人印象深刻,为之拍案。而面对生命的流逝,最后表现出超然达观,并由此拥有对事物敏锐洞察力的人,往往是有一定岁数的人。让人感慨生命的经历之于生命本身的非凡意义。相比之下,程心可能正是缺乏对生命历程的尊重。她频繁的冬眠,不仅没能给她增加岁月的智慧,反而可能给她造成了畏惧衰老的心理,所以在故事结尾,她仍然年轻,虽然在时空上远行万年,但在生命上,她其实还是一个浅尝辄止的新人。如此想来,这样的人生,即便到了宇宙尽头,又如何呢?
我不禁想回到第二部的结尾,站在引力波天线下,面对幽深的黑暗森林,敬畏地保有对生命的眷恋。作者:雄爷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