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本书后受益匪浅,全书以历史时间为脉络,简洁、清晰有力的论述了佛教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节点。文字直白毫不晦涩,论述清晰毫不拖泥带水,言之凿凿令人五体投地。拜读这本书,眼界豁然开朗。全书没有一个注释出处,可见作者真是学识渊博,各种典故逸事随手拈来,无需解释,这种居高临下讲课风范,我等小辈只能谦卑仰望。短短143页,作者就论述了两千年的佛教发展,同时还涉及到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多方面,格局之大、野心之大可见一斑,而下笔高度凝练,侧重点突出,望尘莫及,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称得上是讲述中国佛教发展的一本奇书。倘若这本书可以流传千古,定是当今学术界兴盛的侧面真实写照。
朱熹有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王国维先生在自己的著作《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本书作者不以为然,以身作则,以一己之力,势要让天下读书人直接悟出第三重境界,所说所写,一字千金,皆是真实无妄。初看文笔侃侃而谈,细看下笔确如平地惊雷,言之凿凿入木三分,全然不给读者反应思索空隙,唯恐稍加停顿,致使读者走火入魔,气血逆流,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沼之中,万劫不复。其用心良苦,惨淡经营,实乃一代宗师风范。
然细读,又恐他人何尝能理解老先生的一片冰心,为之深感惋惜之时,忽又有所明悟。自二十世纪以来,文化作品的批判已由作者转向作品,籍由作品转向读者。在法国出现了法兰克福学派,在美国有了芝加哥学派,在英国盛行起了英美新批评运动,俄国开始形式主义的批判……而作者用作品实际行动也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是非功过交给后人评说,现在的作者也是这本书实际的参与者。作者用一本小书进行了一个涵盖知识文化界的大型社会实验,可称得上是中国的皇帝新衣,用作品来筛选出真正的理想读者。这种作风,带着浓烈后现代社会主义的风格。其文本也不能简单理解为只是一本讲述中国佛教发展的小册子,而是一件试验品,一次行为艺术,一本考验读者的文本——用种种不合理,和看起来想当然的言论来质问历史和佛教的发展。想到这里,不仅潸然泪下,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呜呼哀哉,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