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间房》读后感1000字:
轻轻地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我揉了揉有点疲惫的眼睛。如果要用几个词语形容阅读后的感受,“平静中带点刺激”应该是比较合适的。
《十九间房》是作家苏童具有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合集。每一篇小说都呈现了形形色色的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表达出作者对底层人物的生存境遇的关注,以及悲悯、同情的心态。
不愧是大作家,整本书中,作者的语言温柔、华丽——从树下飘落的一片树叶,作者能给它赋予了生命的气息,让人觉得死去的叶子都是可贵的。然而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下,却满是是凄凉、阴森的世界,几分婉转的柔肠;几分不知所措的凄凉。比如在《一个礼拜天的早晨》描写李先生过的一个普通的周末,因为没有按照老婆的意愿,买了一只不是蹄髈的肉蹄,为了向肉贩子讨回相差的钱。骑着自行车一路追随肉贩子,最后肉贩子败在李先生的死缠烂打下,扔给了他相差的钱。小说描述到这里,本以为是完美结局了,没想到接下来是:李先生为了肉贩子骂了他一句话,而怒不可遏,并跟肉贩子纠缠到底。随后被一辆大卡车给撞死了。这是一个悲惨的结局,真是给人几分不知所措的凄凉。
苏童善于把每一个场景都描写得非常细腻,让读者仿佛亲临现场。小说中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描写非常精准,淋漓尽致地把那些纠结、紧张和绝望的情绪透露给读者,比如写书来出场——书来迟滞地转过头朝春麦望了一眼,他擤了把鼻涕往短裤上一抹,什么也没说,书来低下头继续扒拉那堆干草。按照这个说明去演电视,人物一下子就活了。
小说中的场景空间感很强烈,在《另一种妇女生活》中,主人公的房间家具如何摆设,有多长时间,什么形体的,连家具的材质,作者也把它写得清清楚楚,这些描写,恰好就是主角的性格特点,和谐而统一。
在《另一种妇女生活》苏童写了两种妇女的生活,楼下酱园妇女是庸俗市井、开放、爱管闲事,和男人打情骂俏,言语粗俗直白,带着鲜明的小市民特点和热情。而楼上的简氏姐妹清心寡欲、与世隔绝。隔着一层木板,就好像是把这两种妇女的生活隔着一个世界。
简氏姐妹没上过学,从小就被灌输了“男人是老鼠”这种思想。姐姐的思想是根深蒂固;妹妹的思想会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而改变,只是她在姐姐身边待久了,习惯了姐姐的生活方式。楼上与楼下唯一的交集是简氏姐妹下楼买“油盐酱醋”。
大家的生活都是平平静静的,刚读不久我就嘀咕:这一篇小说怎么那么平淡,有点无聊。看不出作者想表达什么,也看不出人物的命运发展。可是,读到后面,我怎么也想不到人物的命运并没有按照明线去发展:简氏妹妹在酱园顾雅仙的热情攻击下,走出了舒适圈,然后在四十几岁嫁人了。而简氏姐姐,因为无法忍受占有欲被侵犯,最后与妹妹决裂,在某一天午后用无数跟绣花针扎破动脉,血液流尽死去。这还不算狠,姐姐还留下一副刺绣画像,一把剪刀插在人像的嘴上。
妹妹回来给姐姐料理后事的时候,竟然狠狠地骂了一句话脏话,令人难以置信,这跟她以往的性格完全不符,结婚后半年,妹妹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跟楼下的妇女没有什么两样,是好是坏?作者以这样的结局结束,或许就是想告诉读者,简氏姐姐代表的封建思想是要消亡的。
这种平静中带点刺激的小说风格,更能引领读者思考。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