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读后感2000字:
“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又比今天做得好,每一天都付出真挚的努力、不懈的工作、扎实的行动、诚恳的修道,在这样的过程中体现了我们人生的目的和价值。”这段话在整本书的开篇没多久就出现了,我也因为这几句话想要把这本书读完。诚然工作是个很实在的东西,你的认真努力总会在细节上表现出来,每天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比昨天的做的更好一点,这听起来是件简单的事,但是再仔细想想难的出奇。工作多年,想要保持最初的热情都并非易事;不可否认的是多的是人做到了这点,他们对工作充满热忱,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真挚、不懈、扎实、诚恳,这其中的大部分人活成了我口中羡慕的人。但其实,或许我也可以踮起脚够一够这个高度。
“你心中描画怎样的蓝图,决定了你将度过怎样的人生。”“心不唤物,物不至。”这两句话其实出现在两个不同的章节,不过我越读越觉得这两句话应该放在一起看。你心中想的是好事,是善念,抱着利他之心、关爱之心,你的人生就将是美好的;与此同时,你要坚定地相信这个信条,只有内心渴望的事情,才能将它呼唤道可能实现的射程之内。一个人心中描绘的事情或者心中的愿望,会如愿地在其人生中出现。这大概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正能量吸引法则,对于我自身而言遇事不丧、秉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去处理,是不是跟上文是应景的?其实不光生活上,工作上也会遇到些过不去的坎,然而我总想着每件事都会有突破口,只是我还没发现罢了。希望自己如果遇到特别想做成的事的时候,试试看睡也想、醒着也想,看看我的强烈愿望会逼着自己走到什么样的程度和境界。“将要实现的状态以彩色在头脑中呈现,思考推敲、反反复复、孜孜不倦,在这个过程中,通向成功的道路变得清晰,仿佛你已经走过一遍。”“如果你能够描绘成功的过程和情景,那么你的成功率就极高。闭上眼睛想象成功的场景,如果它在你头脑里能形成清晰的、符合逻辑的印象,那么你就一定能成功,你的愿望就一定能实现。”
“乐观构想、悲观计划、乐观实行。”“因为胆怯,我就不能不作细心周到的准备。”我们一直鼓励自己甚至身边的人成为乐观积极的人,这件事本身没问题,然而一味地“乐观论”、“悲观论”都会产生相应的副作用,过犹不及的道理用在哪里都适用。做成一件事,除了乐观的处世态度、无所畏惧的勇气,还需要缜密的计划和精心的准备,缺一不可。
“每一天都极度认真。”“答案永远在现场。”“体验重于知识。”古文中有句话解释这几句话特别贴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反馈到工作生活中,我们做到了吗?该深入的项目是否跟进到位了,该跑的现场踏踏实实去了吗,新的规章出来认认真真学习落实了吗?都说要认真对待生活、对待工作,那认真的程度是怎么界定的呢?我们还停留在几年前的世界还是被迫跟着大江大河浮沉?又或者你已经成为了那个驱动流转的领头人?这些问题在我脑子里反复转着圈,情绪多样化也复杂,或许我也成为了大多数人。
“精进: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谦虚戒骄;天天反省;或者就要感谢;积善行、思利他;不要有感性的烦恼。”这一句话中出现的几个词,读后感www.simayi.net是在《活法》书中高频率出现的:精进、谦虚、反省、利他。或许这和稻盛和夫先生信仰佛教也有一定的关系,但这更是体现了他的观念和价值。精进的意思大约是精益求精、不断进步的意思,然而要做到以上六项还需要很长时间的修行。
这本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应该是“利他论”。书的第四章几乎都在阐述这个理论,书里面有写到,“为世人、为社会尽力”,“长筷子天堂地狱的区别”,“双赢理论——自利利他”等等。稻盛和夫先生觉得利他是种德行,是人精神层面的现在意识,其实很容易达到并没有那么难于实现。就像企业获得的利润,企业也只是受委托临时保管而已,最终仍然会贡献给社会,通过员工、通过公益事业、通过企业文化精神等不同途径。反应在企业身上尚是如此,折射在员工个人身上想必更甚些。工作中因为利他的行为而获得共赢的案例不胜枚举,不得不让人反思一时的得失输赢是不是还像我们看到的那样?甚至是否还是那么重要?
结尾思考:其实我不爱阅读这类成功学或者说是心灵读物。它用前辈的口吻教你如何成功,然而每个人的成长轨迹、发展际遇实在是各不相同,人生指南这类的东西着实太过玄幻。但是反过来说,我坚信自身的品格塑造会影响成长轨迹,所以我愿意相信书中所说修炼自身磨练意识的说法。古语中与之接近的话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约与《活法》中的大部分思想相契合。想起之前课上讨论过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论,似乎也适用于这本书的理解,我们终将从所谓的本我中走出来,变成相对自由的自我,而最终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规矩拥有理性思考能力的超我。是非审之于心,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愿我能找寻到属于自己的活法。作者:王雯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