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忏悔录》读后感3000字:
奥古斯丁,是罗马帝国向中世纪过渡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也是古代基督教的主要思想家和作家之一。他与阿奎那同为基督教神学大师,被天主教和新教神学家们奉为神学的创始者,确定了宗教改革以前的教会神学,对于西方的历史进程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忏悔录》中,无一不充满了他对自己人生的审视和对上帝深深的虔诚与忏悔。这本书以时间发展为线索,讲述了他在婴儿时期的哭闹,幼年时期的贪玩与不爱学习,青年时期的放荡,还有最后神圣的洗礼。全书从头至尾都贯穿了他对上帝真挚的赞美和崇敬,祈祷与沉思,还有对自己毫不留情地深刻的剖析,以此来希望上帝能够原谅他,接纳他。优美的语言和发自内心毫不做作的情感,让我深深为之震撼。
我没有宗教信仰,但书中奥古斯丁对宗教的虔诚让人从心底里为之动容。我想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或多或少会有自己的看法与理解。我下面所述感想或许太过浅薄无知(对于这样一位中世纪的导师,我又哪里敢说自己有智慧呢),就算是向伟人致敬吧。
“主啊,你是伟大的,你应受大赞美;你的能力无所不及,你的智慧无法测度。”卷一开篇第一句就引用了《旧约·诗篇》中对上帝的描述,我想这既是奥古斯丁对真主发自内心的致敬,又是整本书里忏悔的感情源泉。世界万物都是上帝的创作,上帝的赠予,人类只有安息在上帝那里才能得到安宁。上帝至大至善,全知全能,至仁至义,全隐全显,登美之峰,造强之极;既恒久不变,又莫可端倪;虽万变不侵,而变革一切;虽无新无旧,却更新万物;使骄傲之人衰老,他们却不知晓;拥天地万物又不需分毫。慈爱不屈从于激情,警惕而无任何惧怕,能辨识悔悟而不感哀伤,雷霆震怒却安之若素。我想这世上一定鲜有人能如此赞美上帝,在奥古斯丁的眼里,上帝永远是完美的。在经历了那么漫长的道路才全心全意信仰基督教的他,才认知真理之所在的他,对上帝的信仰与热爱也一定比任何人都坚定虔诚。
在奥古斯丁看来,人生来带有原罪,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儿也不例外,孩子的纯净只在于他们的身体稚嫩无助,而不在于心灵的品质。孩童们会因为愿望得不到满足而哭闹喊叫,会因为与另一个孩童共享母乳而嫉妒愤怒。这似乎与我们中国的荀子的“性恶论”相似。对于这个观点,我是赞同的。虽然这是西方宗教文化里的,人因祖先亚当而生来带有原罪,人们终其一生都要不断反省自己,向上帝忏悔,以求得上帝的怜悯与原谅。在这本书里也一样,奥古斯丁反省自己的一生,向上帝诉说自己的种种“罪行”以求宽恕。而且在我们的儒家文化里,孔子提出“性善论”,大多数人似乎也坚守这个观点,认为人生来是善良的,在后天的环境熏陶中才呈现不同的性格,或继续坚守善,或演变为“恶”。我并不反对这一观点,但正如奥古斯丁所描述的,婴儿没有经过任何的道德教育,没有经过社会化的过程,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个人意识与价值取向,他们不懂如何以一个社会人的身份与外界交流接触,不懂得什么是规范制度,但他们会表现愤怒与哭叫,所以这本身就是人天生具有的,正所谓“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也就是人的好恶喜怒是天生的性情。也正是如此,后天的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所受教育的影响,以及我们所从事的各种社会活动的影响,来形成我们自己的个性特征。
我们通过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来建构价值体系,内化价值观念与社会规范。从而让自己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成为遵纪守法彬彬有礼的公民。我们成为性善之人。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后天的教育教化。或许有人觉得自己天性纯良,但我想这或许只是后天的道德修养的熏陶让你把这种善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成为灵魂的一部分。但我也同样认为,会朽坏的东西也是善的,如果至善,它们就不会朽坏。但如果绝对不善,它们也无从朽坏。这是奥古斯丁的观点。我想对于人性也一样,这样看来似乎前后太过矛盾,可或许综合起来大概就能把每一种人性都解释清楚了。
我们最危险的敌人其实是我们对敌人的仇恨,仇恨之心在我们内心造成的伤害远远超过我们打击敌人而给敌人造成的伤害。这是奥古斯丁在提到语法规则与上帝法律联系时的反思。被奉为楷模的人在讲述自己中规中矩的行为时因措辞不当或语法有错误而羞愧难当,可他们在谈论自己的邪欲恶行时,假若词语正确并且安排得当,却会获得赞扬,欣然受用。在我们心中,书本知识并不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良知法则镌刻得更深。
然而如今的时代似乎区别不清什么是真正的良知法则与羞愧之事了。我无法揣摩清楚奥古斯丁这句话在这里的用意,但我想,在这样一个年代,读后感www.simayi.net人们心里的荣辱善恶已被大时代所影响而模糊不坚定时,那些心里仍然坚守道德底线和良知法则的人,我们大可不必因对“敌人”仇恨而伤害自己,也没必要事事计较,事事与人相争,如奥古斯丁说的,我们内心所受的伤害远远超过我们打击敌人而给敌人造成的伤害。正义与道义是永恒不变的,变化着的却是正义所主宰统领的时代,因为它们毕竟是时代。
我们不能让时代应我们的心意而改变,我们只能顺着时代的潮流不断向前,但若我们能一直坚守至善至美,那么终有一天,时代定会为我们所变,定会成为我们希望的那个样子。因为邪欲恶行本就是不具有美的东西,在奥古斯丁看来,它不仅仅缺乏在正义和明智中闪耀的那种美,不是在人的心灵或感官以及富于生机的生命中的那种美,不是天上星星的那种璀璨绚烂的美丽和光华,也不是大地和海洋的那种生生不息的美,甚至罪恶引诱我们时所带着的虚假的美或者美的幻影都没有。若非要因仇恨而产生冲突,或者客观地说,社会本就是一个充满冲突和变迁的动态过程,那也应该是认识到仇恨的伤害与丑恶后,从积极作用出发而产生的。
至于关于生活本身,哪怕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抱着这样的想法,我们便也能少些与他人的对立。作者:喵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