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追风筝的人》读后感800字

读《追风筝的人》读后感800字:

利用五一假期,终于把《追风筝的人》(中文版)看完了。当最后一句话“我追”印入眼帘时,总算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因为这个亦悲亦喜的结局,悲的是哈桑苦难的一生,本出生名门却只能以所谓“低等”民族的佣人身份长大,始终无缘享受优越、富足的生活,最后更是和妻子同时遭到塔利班的枪杀,儿子索拉博又被塔利班分子蹂躏、迫害,苦不堪言。喜的是主人公阿米尔在为索拉博去追风筝的那一刻,终于挣脱了萦绕自己多年的噩梦,即因少年时一次不由自主的抉择,从而失去了最亲密、最忠实的朋友的友谊、也使自己的心里充满了悔恨、自责,这心里的阴影伴随他数十年,直到拉辛汗告诉他“来吧,这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时,他终于能有机会去救赎自己的灵魂,也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艰难而又危险的救赎之路,最终将索拉博救出苦海,带回了美国,给予了他一个美好的未来生活,也算是对自己儿时的挚友,即自己的亲兄弟的一种补偿吧!

作者用美妙的文笔,为我们描绘了阿富汗曾经的美丽,异域的风情,淳朴的民俗,善良的人民。也为我们勾勒出了塔利班的残暴,对家园的毁灭,对平民的奴役和杀戮,使我们对阿富汗这个多年来经常充斥耳畔却又极度陌生的国度有了一定的认知。

读《追风筝的人》读后感800字.jpg

整篇小说构思巧妙,情节曲折生动,内容层层第进,把故事进展逐步推向高潮。当拉辛汗说出哈桑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亲兄弟时,读者如同阿米尔一样,犹如醍醐灌顶,于瞬间终于明白了他父亲为何总是对哈桑呵护备至。他父亲从来不会忘记哈桑的生日,出门游玩总是要带上哈桑,甚至为了哈桑不惜训斥阿米尔,这是阿米尔一直无法理解的,从而也间接地使得阿米尔对哈桑产生了某种排斥心理。如果只是从主人与佣人的角度看,确实无法理解他父亲的所作所为,但是如果从父亲与儿子的角度来看,一切都非常自然了。

小说最后以阿米尔为了索拉博去追风筝结尾,既呼应了前文所描述的阿米尔儿时与哈桑合作参加风筝比赛而引发出的一连串的故事,同时也隐喻了阿米尔对哈桑这个亲兄弟的回报。

“为你千千万万遍!”作者:康凯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本站内容纯属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