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芳华》有感800字:
或者是电影的名称并没有吸引到我,所以没有在看书之后看一遍电影。但书与电影不同的地方,就是书、文字对于人物的刻画更加细腻,并不是质疑“国师”冯小刚的演员做不到如此,快节奏需要改编的东西对于慢节奏的无须迎合潮流的文学作品,必定要做出取舍。
以1970年代---1980年代为背景的故事,是最真实、最值得去了解的,毕竟有那么名家取材都是在那个时代。进步青年的热血,伸张集体感的锣鼓喧天,现在看来似乎有些幼稚,对于那个年代爱情观的诠释,用韩寒的例子来说,这样的事就如同马路上的一滩血迹,令人好奇又害怕,可能会有些夸张。不过对书中纯真,有血有肉的人物来说,确实与现在的时代格格不入。
战争的炮火中刘峰失去了右臂,支撑起他在故事前期优秀、伟岸的形象,而后的“表白”事件又成为了他的人生污点。这个让年轻人血气方刚的时代,同时也充斥了人性本身的猜疑,失去的开始也是重新开启另一段人生的点。刘峰被当作一个普通的好人,为了生计去贩卖盗版书,也可以离婚,可以和发廊女一起生活,活成一个干什么都会人理解的模样,不再被曾经的荣誉奖章束缚。(我想说这是被“生”的欲望战胜了。)
而在一开始遭受排挤,出身卑微的何小萍目睹了刘峰的遭遇,看懂了他的无助,看明白了世事的变迁。似乎一位在角落中人才配做真正的自己,不受众目睽睽,不被这么多恶意的攻击,区分善恶,最终备受关注的她还是选择了过去唯唯诺诺的生活。
这些文学作品的结尾也无法去自以为地确定好坏,看完总会让人唏嘘不已,这也是那个年代作品的魅力,经历过的人愿意去回忆,比如父母。没有经历过的90后、00后,也愿意去了解,比如我和妹妹。
“芳华”寓义美好的年华,有王继鹏诗句:人情自厌芳华歇,一叶随风落御沟。”其实,作者以此命名,也是表达了在作者笔下的见解,是一厢情愿,也是无可替代。只不过每个读者、观众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感受,或是久久不能平静,或是心中波澜不惊。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