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共情力》读后感1500字:
这是难得的一本专门来写“共情力”的书,它吸引我是因为副标题“你压力大是因为没有共情力”。最近一直在思考情绪、压力、焦虑的讲课设计,想把一件事情认真做好本身就觉得压力很大,所以这本书在很多书中脱颖而出跳入了眼帘。
作者亚瑟?乔拉米卡利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教授,所以这本书被我们小组的书友们评价为“完全用左脑来解释右脑的工作”,非常有趣的一个比喻。
书中的确出现了很多的医学名词,例如各类化学物质,后叶催产素、血清素、皮质醇…还有大脑回路、海马体、杏仁核…不过完全不用怕,因为正如孩子呀呀学语,这种得到新知识和新技能会带来愉悦感,称为大脑分泌“内啡肽”,这个过程在身体内悄悄地进行,不管你是否意识到。
亚瑟博士也是一位擅长认知行为疗法的心理咨询师,书中出现大量案例来阐述“共情”结合行为改变来缓解压力。
亚瑟博士关注压力,关注共情力,作为美国癌症协会讲师,看到了压力对身体的影响,写下这本书是希望更多的人觉察自己的内心,帮助他们收获一直寻觅的平静和幸福。
“共情”是一个人能够理解另一个人的独特经历,并对此作出反应的能力,这是一种人类根源于基因的一种天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这个定义对我有非常强烈的触动。
我曾经听到过很多这样的例子,咨询师一句话就让来访者泪崩,来访者会觉得眼前的这个人,也许相识不过短短几次,却是这个世界最懂我的人。
可是,咨询并不是“读心术”,共情并不是简单地说“你说的我完全理解”“我们都一样”,共情需要客观,基于事实真相,基于以倾诉者为中心的倾听。最重要的是,共情不是咨询师的超能力,而是每一个人都天然具备的天赋,我们要做的就是精心培养和持续关注!
夫妻之间、亲子之间、朋友之间…每一种关系中如果被共情链接,会发现我们的神经物质会发生改变。这些物质如血清素可以控制愤怒和冲动,读后感·帮助调节情绪。后叶催产素作为一种可以引起同情心的激素,可以减少焦虑、有利于平静、降低上瘾欲望、增强信任以及减少恐惧,更多的催产素会调节血糖水平和免疫系统功能。而我们形成的亲密关系会刺激迷走神经,进而协调我们的心律等等。
同时,书中花了很大篇幅来讨论人类的认知偏差“个人化”、“指责”、“负性偏差记忆”、“投射”、“假设相似性”等等,通过共情,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不带偏见地感知真理。
最为重要的是,不仅在本书中,在其他很多书中我曾多次地读到“给予和善良让我们内心平静”。
确切地说,我们做的共情并不是在理解对方,缓解对方的压力,而是在觉察自己的内心,这种链接产生“助人的快感”,也让我们自己的内心重新回复平衡,神奇地让我们体验到“幸福的感受”。
但是,这本书并不是一本说教的书,亚瑟作为咨询师非常肯定共情不是时刻可以做到,善良也会有障碍。如果你“饥饿”、“愤怒”、“孤独”、“疲惫”,请你退后一步,审视自己,至少当你关注自己的时候,不会说一些话或者做一些让你后悔的事。
而“善良”的障碍,作者告诉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慢慢改变,在我们愿意的时候...书中最后的附录中有“压力测试”“共情指数测试”的表格,这也是美国咨询师的风格,算是科学的一种风格吧,量化才能更清晰自己的心理状态。
我的确也是一个用左脑感知外界的人,所以我的整理一定带着这种风格,太多“干货”,而忽略了书中很多感人的句子和故事。有机会的话,还是希望大家自己读一下这本书。
有几句话在我脑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记:“许多发奋图强的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追求的不是真正的金钱和财产,而是那种终于“感觉有钱”的深层愿望”,我延伸一下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很多家长给我们的孩子报各种学习班也许追求并不是真正的成绩提高,而是那种“分分钟在学习就对了”的安全感。
“我们所说的共情,那些正向的神经化学物质,只有在一个相互信任、安全的环境下才能产生”,所以信任和安全是我们共情的前提,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活中扮演了弱者或者正义的一方,却没有看到我们是否也无形中把对方推开了,也就是“他如何待我是我教会的”。
那么,用书中的这句话来结束吧,“把共情认知疗法融入生活,把善意传递给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作者:燕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