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所思在远道》读后感1000字:
晓岚的突然离世,让她的亲人同事老师同学朋友都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悲伤。46岁,正是有所积淀、可以有所作为的年龄,没有人会想到她离去的会这样突然,所以她的离去更加让人感到震撼,如同她喜欢的话剧,极度的冲突,给人带来最大的冲击力。
可是,话剧的演出结束后,大家要一起讨论,要一起分享,你的离开,让你的朋友如何来向你述说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思念呢?只有忙碌,让自己忙碌起来,无时间思考,去想你的离去。只不过,眼泪会随时不经意的流出,在没人看到的时候。然后随手抹去泪水,又去忙下一个事情,工作上的,家人的,好在有的是要忙碌的事情,只要能没有空闲去想你。相信这段时间大多数你的亲人同事老师同学朋友都是这样过的吧。
昨天的追思会你满意吗?是满意的吧?虽然知道不喜欢别人注意的你希望默默无闻的,角落是你最喜欢的地方,安静地观察,倾听,思考。好在你喜欢书,《所思在远道》,这本书你一定喜欢的,淡淡的颜色,高莽的速写《契诃夫墓》,契诃夫你的最爱啊,“所思”、“远道”,都是你曾经用过的笔名。送你书总是没错的,特别是这是你的朋友们精心为你准备的书。
有朋友在看了书后有如下的感想,不知你是否同意,好在你不会计较的,你可能会微微一笑地说:“这是我吗?”
“在看了各种文化现象,边缘戏剧,各种中外电影光盘,中国底层文化的发展,面对这个资本发展的社会,她越来越不满意。君子不可以不弘毅的古代中国士大夫精神,司马迁写史的刀笔精神,俄罗斯的宏大叙事体例和关注底层人群,警惕社会变化的各种苗头,在与文化打交道的晓岚来说,迷茫、不满、思索、碰撞、自我怀疑甚至否定,应当都已经有过。读后感·但是,打扫地基再出发,关注社会的困难和现实,不是聚焦于自我的伤痛和情感,我对自我无感可以忘我或者所需甚少,我关注的是这个人世,这个社会,这个社会大众的命运和未来。从中国的现实出发,宏大的而不是被资本绑架的细微的个体的,这样一个角度和关注点可能将是她未来的出发点。
借用古代的人和事,是因为她不想和现在的人起冲突,她中文系功底的知识储备足够借古,她惜字如金,不愿意费无用的笔墨去占用版面和页码,编辑报纸的工作已经让她处理过太多的文字,自己的文字,只能是用最简练精髓的方式去写。去掉铺陈,直接交锋,只有戏剧有这个力量。那就让一切在戏剧冲突中爆发吧,如果我有这个力量和冲动驾驭能力。
躲在角落的人不希望被人注意,成为瞩目的主角。微笑是为了好的氛围,是弱小者的保护伞。但是,在自己的专业、在自己的文学领域、在自己的思想中,她有足够的力量爆发和说出自己的主张。
最后微信通话中的哭泣,真是有太多的遗憾,刚刚思想有所完成,刚刚要出发,却要离开这个她深深眷恋的世界。“谢谢所有的人”的留白,最终她放手了,一如她平日的温柔、得体。”作者:太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