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与地狱的门口——读《余烬》读后感1500字:
就像小说《余烬》的开头写的那样。《余烬》是一个许多人都听过的故事。瘸老大与瞎老三合伙开了一间杂货铺。过着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不幸的是,天降大火,杂货铺被付之一炬。不幸中的万幸是,瘸老大紧急中跳上瞎老三的背,指挥着瞎老三驮着他闯出火海,兄弟俩捡回一条命。此时,朱西甯将事件推向了绝境,在极端环境下考验人性。
在逃出火场时,瞎老三藏起一张存折,瘸老大抢出两个账本,原本将这些钱合到一处,还能重开买卖,但两个人互不知道对方手里有资本,只想着将自己手里的共有财产私吞起来,留待自己日后生活之用。最终,共过富贵与患难的两兄弟,反目成仇,以死相逼,上演了一场假投河的闹剧。
这让我想起另外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有一个使者考察地狱和天堂。
他下到地狱的时候发现,被罚到这里的人,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都像饿死鬼一样,每天非常痛苦。地狱里不给他们吃吗?不,有吃的,问题是他们手里的勺子太难用了。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把一米长的勺子,尽管勺子里装满了食物,但怎么也放不到自己的嘴里。所以,地狱里的人越想吃到东西,内心就越受煎熬,所以形容槁枯,面黄肌瘦。
这个使者又来到了天堂。他看到天堂里每一个人都红光满面,精神焕发。他觉得天堂的日子这么好啊。但是他看到一个现象,大吃一惊。天堂里的人吃的食物跟地狱没什么区别,每个人手里拿的也是一把一米长的勺子。
为什么天堂里的人能够那么和美欢畅呢?只有一个奥秘,天堂里的人用长把勺子互相喂别人食物,而地狱里的人是用长把勺子往自己的嘴里喂,所以永远挨饿。
这个故事写出了天堂与地狱的本质,天堂不是一个富丽堂皇,可以满足无尽欲望的所在;地狱也不是一个阴森恐怖,满是酷刑的处所。拿着账本的瘸老大与拿着存折的瞎老三,就像拿着长柄勺子在天堂与地狱门口徘徊的人。天堂与地狱的钥匙掌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中,这把钥匙就叫做“自我”。
“自我”是“善”与“恶”的根本,人类所有好的或者坏的品质全部生长在这棵粗壮的枝干上。只要加强“自我”,恶的品质就会生发出来,读后感www.simayi.net例如自私、贪婪、怯懦、虚荣……每一项都是“自我”的加强;只要放弃“自我”,善的品质就会结出累累硕果,例如无私、谦逊、宽容、善良……每一项都是“自我”的抛弃。“自我”一旦被放弃,就会感受到充盈与满足;“自我”只要被强化,就会感受到欲望与不满。
“自我”非常隐蔽,它可以被轻易地加强,却难以被消除。例如,耶稣对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财主进天国是难的。我又告诉你们,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
富有的人,有权利、有地位的人因为身世显赫,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断得被满足,被尊重,甚至被奉承。在这个过程中,“自我”被不断地增强了。任何细小的不满,都被这个强大的“自我”放大了,因此他们不断地感受到痛苦。
乞丐是无名小卒,受尽饥饿、寒冷、别人的白眼、冷落和嘲讽,在恶劣的环境,他只有更多地感受“无我”,才能生存下去。这也是佛陀让僧侣乞食修行的原因。
一个罪人比一个学者更容易放下“自我”,因为一个罪人在内心深处觉得他是有罪的,他会忏悔,会觉得他做错了事,他会想要脱去他做过的错事,这是一个不断放弃“自我”的过程,所以佛教中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典故。
但是一个学者,一个精于文字、理论与哲学的人,一个博学家,从来不会对自己的学识感到有罪恶感,他反而会觉得很高兴,很自豪,这就成了一个加强“自我”的过程。
印第安人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两匹狼,一匹代表温和、善良、积极等好的品质;一匹代表阴险、狭隘、邪恶等坏的品质。两匹狼经常打架,最终谁会赢完全取决于喂它们的食物,这种食物就是“无我”与“自我”。“无我”与“自我”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上,任何让你感到有“自我”的,都是离苦得乐的障碍;任何让你觉得“无我”的,都是通向终极幸福的道路。作者:秦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