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人生》读后感1000字:
如许多在中国传统文化成长起来的很多人一样,很小的时候我也对长寿充满了向往与期待。可有一次偶然在书上看到了一句话大致是在讲越长寿的人实则经历的磨难也就越多。从那时起我对于长寿的观点就变了,我不再认为长寿如传统认知的那样是福气的象征,正相反,我更认同短暂但是绚烂的生命,曾经也觉得活到三四十岁也就差不多,直到看见这本《百岁人生》,先不论书的好坏,它的存在好像就是在提醒我重新去认识“寿命”、审视自己曾经的抉择。至少,我被提醒了一种为我所忽视的人生。
读完此书,我的观念虽没有得到太大的颠覆,但是也受到了其中观点的部分影响。至少我觉得我要追逐更具冒险性的人生,即使不活到一百岁,我们也应该勇敢地打破三阶段式的人生。三阶段人生的存续可能有数百年甚至数千年有其合理之处,它背后蕴藏的逻辑实际上是中规中矩,尽可能地规避风险,以及先苦后甜的思想。但这其实对于我们当下已经不再适用了,中规中矩会迅速地被这个时代淘汰,只有不断保持学习的能力才能够成为常青树,高科技的社会更是高风险,风险已经避无可避,倒不如迎难而上。把幸福寄托于几乎看不见的以后和晚年来得太过于虚无缥缈,不如好好地活在当下,珍惜每一天感受到的鲜活的苦与乐。其实我觉得过多阶段人生是很有意思的,想象自己到四十多岁再从零开始,重新步入新领域,迎接新挑战,像个冒险家那样去探索。经验不再与年龄挂钩,每个人都在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规划,因为再没有先例可循。哇哦,Cool!
《百岁人生》一书也有让人觉得不足的地方,那样的未来可能是颠覆性的,可是作者仍旧用老套、保守的观点来分析那么有意思的事情。未来不可预测,什么也抓不住。而作者觉得面对在如此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我们的生存之道仍旧是可把握的——尽可能积累自身财富,安享晚年。然后再在书中煞有介事地计算未来的生活成本以及给出了一些建议。在我看来,都是扯淡。简是最贴近我们的例子,但是她的发展是极少数人能够做到的,完全不具有普适性。即使她已有那样多的优越的条件,但面临百岁人生到来之时还是充满了艰难,这其实已与作者写下此书时因为用数据与运算简化了人生的盲目乐观相冲突。百岁人生是大数据下的结论,但是作为社会的一颗小小螺钉,我们还是更关照自己的生命,不由的说这也是加缪说的“人类的局限性正是人类本身”。这大概也是我对百岁人生存有的“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心态的原因吧。
阖上此书,还是期待着未来吧,也许在未来,有的人会活得很好,而有的则不那么好,但人类,总有办法活下去。作者:思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