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读后感1000字:
封面并不出彩,但奇怪的是,这本书总在我面前凋落,我不得不一次一次从地上把它捡起来,于是,我翻开了这本书。“我慢慢地,慢慢的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这是我第一眼看到的文字,当场眼泪就哗哗的留下来。
还能追什么呢?还能追回爸爸妈妈吗?
甚至连他们的背影也不曾记得是什么模样。最近总会这样,无端的就伤感了起来,意识到的时候眼泪已经流了一脸了,姐姐和我说她也是这样,“也许,过了奶奶的百天就好了吧”姐姐说。可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够痊愈,有很深的无助感,特别是遇到让我纠结的事情的时候,这种感觉就特别强烈。
最记得有一次跟妈妈讲一件我不太占理的事,本以为妈妈会有什么相左的意见,谁知道妈妈一点都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毫不犹豫的站在我这一边,根本一点原则性都没有,所想的只有一点就是我的孩子不能受委屈。
这才知道,世间真的只有爸爸妈妈才会这样无条件的、无原则的爱自己的孩子。龙应台在《目送》里写到很多对爸爸妈妈的那种细腻的情感交流,很能共鸣。尤其在她爸爸生病后、母亲老后,那种对父母的依恋和关爱。
这在龙应台的作品里是比较少见的,完全不同于她以前的写作风格,都说老人会返老还童,上了年纪的老人逐渐变得像孩子一样偏执、简单,丧失独立性,需要依靠,害怕孤单,害怕年轻时的创伤和阴影。
每看到她和妈妈打电话,妈妈说:“你是我的雨儿(看完才知道这是台湾方言发音,就是女儿的意思)吗?”这边应着“是的,我是你的女儿。”“雨儿你在哪里,你怎么都不来看我,你什么时候来看我?”不停的问,不停的问。我想起爸爸走后,妈妈是怎样急切的等待着每一个周末,读后感www.simayi.net等待着我们回去吃饭,让她看看我们,让我们看看她,每次总要做大桌菜,囊括每个她爱的人的爱好。有时有事不能去,妈妈就好失望的在电话那端:“哦,那你们忙吧。”
妈妈活着时都不曾好好留意妈妈的等待,现在想到泪流满面,现在想到肝肠寸断,现在想到一切都已成烟。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更多的时候是我们来承受爱我们的人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满眼的目送。
但我们从小到大只管着一心离开,从未回头张望过。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回老家,每次走时,我昂头在前面大步流星,偶尔回首,总看见奶奶撩着围裙的一角擦拭着眼睛。
那时很不以为然,又不是再也不见,干嘛就像最后一次般伤感,但是,真的有一天就成了最后一次,你不管怎样离开,都不会有人为你留恋、为你牵挂、为你等待。
就算有千万次的回头,会有谁在一直目送着我的离开,哪怕转了弯仍舍不得收回目光?我认为小鸟飞不过沧海,是因为没有飞过去的勇气。我现在发现,不是它没有勇气,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作者:王艳娜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