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功爵制研究》读后感1000字: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我最喜欢的是战国与汉初。这个时期人才辈出,思想撞击,是最有生机和活力的时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从奴隶到将军;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些都是鲜活的例子,以军功授爵制度作用突出。这本《军功爵制研究》就详细介绍了军功爵制的兴起与衰落过程。
据书中介绍,西周的爵位是公侯伯子男五等,由贵族世袭。以军功授爵在春秋时期各国均有先例,但由商鞅变法之后最为完善。共有十八等(后为二十等),每级均有明确的标准和评定的机构、流程,可逐级上升。有爵位之后也能享受到优厚的待遇,可以当官、获得田宅、帮佣、抵罪、赎身等等。所以变法之后秦军战斗力暴增,看对方军队都是宝箱。但这一制度也存在问题,那就是必须以首级计功,所以滥杀太盛,还存在杀良冒功的情况。后期各国都是拼死抵抗,绝不投降,大大增加了秦军征服的难度。所以又把俘虏视同首级,改正了这个问题。秦亡之后汉也继承了这个制度,刘邦得天下后大封功臣,基本都是以军功获得的。
但之后军功爵制很快就衰落了,主要表现为:
一是滥,皇帝登基、大婚都要天下人加爵一级,还给外戚、大臣、嫔妃甚至宦官都滥发高等级爵位。另外还卖爵位,卖的太多了没人要,就打折,到了东汉连官位都开始明码标价了。
二是轻,爵位只是个名声,除了最高级的几个爵位还有好处之外其他都是个虚名。
三是形成了阶级分层,老百姓最多只能获得八等,士兵得军功最多只能获得十等。高等级爵位只有上层才能获得,而且都能世袭。军功爵制衰落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原因。读后感·秦、汉初战乱频繁,政权生存压力大,所以必须要发现人才、任用人才,给底层人才一条上升的道路,才有了军功爵制的兴起。西汉中期之后地主阶级已经牢牢掌握了权力,不允许其他人再来分享,所以军功爵制必然衰落。
个人最大的感受就是,任何时期人才都是最重要的,不能建立人才上升的途径,必然会导致阶级固化,成为一个非常稳定但是没有一丝希望的社会。最近这几年,寒门难出贵子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像我们这样的家长,最焦虑的事情应该就是孩子的教育,本质上也是对未来人的发展路径的焦虑。央视去年力推的《人民的名义》,很讽刺的是主角基本都是二代,或者有师生、裙带等关系。出身贫寒的倒好像是祁同伟、赵德汉、高小琴。特别是祁同伟,成绩突出,但是没关系,分配到没人去的地方,找了个有关系的老婆,就有了步步高升的基础。说实话,看完这片我更焦虑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