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进程》读后感2000字:
看了网上很多关于《文明的进程》的书评,其实每个人的视角都不一样,但读起来却都津津有味,感觉似乎自己都没有写这篇读书笔记的必要了。这本书我断断续续读了三个多月,三月份因为搬家和置办各类家具,也搁置了阅读,四月份在拾起这本书的时候,感到些许陌生。
总结起来,这本书主要从两个部分着手论述文明的进程:微观和宏观。个人认为,微观的部分应该是艾利亚斯最成功同时也是最擅长的地方,毕竟他本人是以研究宫廷社会学著称的,比如刀和叉应用的起源,擤鼻涕和吐痰等礼仪规矩的起源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埃利亚斯仅仅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微观方面的话,那么他历史社会学大师的地位是难以奠定的,问题的焦点是他如何将微观与宏观(个体与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之前阅读其著作《个体的社会》时,已经非常清晰地感觉到埃利亚斯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只是那时的我没有意识到他本人对大规模文明具有如此透彻的观察。
埃利亚斯论述的焦点是“文明的进程”,他想强调的是一种变化,所以从道理上来说应该一种进程化,日本的译本名为《文明化的过程》(文明化の過程)虽然名字似有琐碎,但是比较恰当地表达了作者的目的。也就是说,文明这个东西,极有可能是不经意间,但却漫长且渐渐实现的。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这种“文明”,并非是在过往的年代里某一时刻,某些人有意为之;“渐渐”则完全是有意识、有“理智”通过目的明确的措施来实现的。
显然,无论是“文明”还是合理化,都不是人类“理智”的产物,都不是高瞻远瞩精心策划的结果。也就是说,文明是没有计划性的,人类总是被预设为追求文明的一种状态,但是至于这种文明始于何时,往往却没有明确的起点。埃利亚斯论述的起点或许始于中世纪的中后期,但是他也没有明确地指出“文明始于此,或止于斯”。
我们今天所谓的“文明”也不是一种天然的结果,而且漫长文明过程中的某一个时点,拉长历史的视角或许可以看到,人类历史曾发生过多次不经意间就改变文明进程的诸种要素,但是这些事件不过沧海一粟,站在历史的高度上,这种流动性的文明史观或许早已注定其流动的总体方向。
个人认为,“使文明过程化”的两个最重要机制是“特殊到一般”的社会化进程,以及由外来强制到自我强制的变化过程。前一种社会化过程,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也就是说,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社会,这也是埃利亚斯《个体的社会》一书所要论述的中心内容,这里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个体的社会”,而不是“个体与社会”,个体与社会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并列关系,当然也绝非简单的包容关系。我没有能力正确地概括出埃利亚斯本人写作的目的,不过整体感觉他意在强调“个体很重要”,在论述西方文明的社会发生的时候,他就已经指出了个体在社会组织中的重要作用,这种个体慢慢地因各种利益关系而形成各自的组织,比如王室、贵族和武士之间的紧张状态和平衡状态是西方文明社会发生的重要推动力。
个人和社会之间起某种联结作用的是“心理学”。传统的观念认为,个人与社会是应该被分开看待的,正如埃利亚斯“总结”部分指出的那样:无论是研究社会历史者,还是对研究思想史者来说,一边是“社会”,另一边是人的思想世界,是人的“观念”,这是两个不同的形体,读后感www.simayi.net不管从哪方面说,都要使其分家。两者似乎都相信,既没有超越思想的社会,也没有超越社会的思想和观念。他们之间争论的只是,两者之中哪一个更重要。但是,心理学化和合理化现象是不能将这两个维度截然分开的,否则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恐怕很难成立。
至于第二种机制,即外来强制到自我强制的变化过程,埃利亚斯以十字军东征为例进行了阐述,(其实即使在一个国家或社会内部,也有这种外来强制到自我强制的变化过程)不过,作为一个中国人,且日本问题研究为中心的我而言,更愿意以东方社会为例做简单说明。扼要来讲,这种外来强制的文明或许就是中国近代化(某种程度上不自觉的近代化)的缩影,日本看到了这种外来强制(或者说是对西方文明恐惧的同时又带有的某种崇拜),同时也承认这种外来强制,所以他们在此基础上开始以自我强制为中心的“文明开化”。当然,我的这种观点或许有些牵强,但是大概意思我相信自己没有读错埃利亚斯的意图。
总体感觉全书第二章“文明使人类行为发生的特殊变化”(主要以宫廷礼仪到社会利益的普遍化为主)最有趣味性和知识性,该章让你认识到文明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征服人们以及他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而第三章“西方文明的社会发生”,则更具学理性,是一种对文明社会发生学的整体阐释,如果说第二章让埃利亚斯的文明论纲有血有肉、更加丰满的话,那么第三章则是其文明论纲的心脏、头脑和骨架。作者:王广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