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读后感1000字

《六祖坛经》读后感1000字

每次读完一本书,我都会更理解一点老师为何经常提醒我们多读书、读各门各类书。读万卷书不仅有助于我学习到更多的人生哲学,也有助于我将各家观点与老师心理咨询的理念结合思考。读完《六祖坛经》,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六祖强调人的“自性”,强调“一切般若智慧,都是从自性中出生”。也就是说智慧不是凭借外在力量或条件获得的,而是人本身具备的,这也是“众生皆佛”的原因之一——众生的自性都能生出智慧。能不能生出智慧是一回事,有没有生出智慧又是另一回事,没有成佛的人便是能生出却还没有生出智慧的人。

联系心理咨询,所有的来访者是能生出智慧,但还没有生出智慧的众生。咨询师的工作便是帮助他们生出自性中的智慧。因此,咨询师决不能“看不起”来访者,要相信来访者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很人本主义,看样子人本主义的思想也不过是我们古代先贤思想的一种形式,我们与其逐“末”,不如究“本”。

2.六祖说的智慧是,在一切地方,一切时刻,每一心念中都不愚蠢。老师提倡的“念念觉察”不就是追求智慧的一种表现吗?每一念都很重要,不仅是因为我们生命短暂由不得我们任性地试误,更是因为“一念愚蠢,一念智慧;一念凡夫,一念成佛”,每一念都可以让我们的生命状态瞬间变样。但这种理念有个前提——我们是可以因为一念而立即改变的。倘若把人生当成一份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的答卷,百家笔记网(m.simayi.net)我们的每一念都是这张答卷上的题目,念“错”得越多,得分越少。如果是这样,我们一定会像考试时认真对待每一道题目一样,去对待我们的每一念。再细想,对于每个个体而言,一辈子最重要的答卷不就是自己的人生吗?可我们好多时候却没有按照对待最重要的考试的态度去对待它、对待里面的每一道试题。

《六祖坛经》读后感1000字.jpg

3.关于六祖渡化的“有缘人”,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规律,即无论他们原来有怎样的认识或理念,拥有什么样的地位或荣誉,当六祖指出他们身上的不足时,他们都能立刻接受指正,并且遵循六祖的教导去修行。如果我们在一辈子中,也能如此对待我们生命中的机缘,一定会有更美好的人生。

相反,生活里,我有太多不愿意承认和接纳自己错坏差的时候,也有太多不愿意改变自己假恶丑一面的时候。如果还是用考试来比喻,那些经历就像被打红叉的题目,而我就像个考生,总是倔强地用上一次的错误答案来回答这次的题目。

六祖所传授的佛法智慧博大又精妙,里面蕴含了很多人生的智慧和心理咨询的理念。愿自己做个人生智慧的“有缘人”。作者:徐玮

  • 评论列表:
  •  访客
     发布于 2020-11-20 08:50:33  回复该评论
  • 《金刚经》读感
    佛经数目很多,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很难读完,更何况去理解不同经文的意思了。但有聪慧的人,像惠能虽然不识字,一闻经语,心即开悟。惠能也告诉读经人: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所以我觉得读佛经时应:
    读其妙,拾其厚,持为大。或说:读其精妙,拾其厚重,持守为大。而不应:
    读其谬,舍其厚,耻为大。或说:读其谬误,舍其厚重,耻辱为大。
    《金刚经》我认为只讲一件事,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打个比方,如果有两个人,第一个人有无数的财宝拿去施舍。第二个人也施舍和讲法,但他的施舍方式或讲法内容不因人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第二个人所得的福报远比第一个人大。就像当年忍辱仙子在讲法时被割截身体,如果当时他想到要听他讲法的人的不同,如财富或地位,在被割截身体时就要心怀怨恨。《六祖坛经》中讲梁武帝问达磨其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磨说:实无功德。惠能解释说: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
    《六祖坛经》说: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
    惠能杖打神会三下问打的痛不痛。然后解释说如果说不痛,就心如木石;如果说痛,就要心怀忿恨。我理解是因为神会说痛是被打的痛,就会起怨恨。但是走路摔倒也会痛。所以惠能说见与不见,就是常见自心过衍,不见他人是非好恶。
    《圣经》耶稣教导我们要爱。马太福音第五章43-45节说:“你们听过有话说:‘要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但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迫害你们的祷告。这样你们就可以作天父的儿女了。因为他叫太阳照好人,也照坏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金刚经》后面世尊给出四句偈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坛经》中五祖请一个供奉在步廊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要流传供养。后来省悟过来说:供奉不用画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圣经》约翰一书最后告诫信徒说:“孩子们哪,你们要远避偶像。”
  •  访客
     发布于 2020-11-20 08:52:28  回复该评论
  • 生命之道
    论到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路加福音第十章25-28节说: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老师,我该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是怎样念的呢?”他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 神,又要爱邻如己。”耶稣对他说:“你回答得正确,你这样做就会得永生。”
    路加福音第十八章18-25节说:有一个官问耶稣说:“善良的老师,我该作什么事才能承受永生?”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称我是善良的?除了 神一位之外,再没有善良的。诫命你是知道的:‘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做假见证;当孝敬父母。’“那人说:“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耶稣听见了,就对他说:“你还缺少一件:要变卖你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他听见这些话,就很忧愁,因为他很富有。耶稣见他变得很忧愁,就说:“有钱财的人进 神的国是何等的难哪!骆驼穿过针眼比财主进 神的国还容易呢!”
    马太福音第五章43-48节说:“你们听过有话说:‘要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但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迫害你们的祷告。这样,你们就可以做天父的儿女了。因为他叫太阳照好人,也照坏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你们若只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就是税吏不也是这样做吗?你们若只请你弟兄的安,有什么比别人强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这样做吗?所以,你们要完全,如同你们的天父是完全的。”
    在《旧约》里告诉以色列人及其先祖遵守的是律法,首先给亚当和夏娃的律法是不可吃智慧树上的果子。然后告诉他们的儿子该隐不可杀人。随着犯罪的增多,律法也越来越多。到了摩西时代就有了《旧约》的律法。我们知道律法本是好的,律法是用来惩戒犯罪的,人不应该违反律法。但是人们却不能遵守律法,这是因为人们心里的恶念。就像我们知道偷盗或作假见证是违法的,但是我们心里的贪念和虚荣却驱使我们去做违法的事。所以就像《旧约》预言的那样人们要在思想上洁净,从心灵里除掉恶念。
    耶利米书第三十一章31-33节说:看那,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这是耶和华说的。这约不像是我拉着他们祖宗的手,领他们出埃及地的时侯与他们所立的约。我虽作他们的丈夫,他们却背了我的约。这是耶和华说的。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新约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
  •  访客
     发布于 2020-11-20 08:53:35  回复该评论
  • 耶利米书第三十一章31-33节说:看那,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这是耶和华说的。这约不像是我拉着他们祖宗的手,领他们出埃及地的时侯与他们所立的约。我虽作他们的丈夫,他们却背了我的约。这是耶和华说的。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新约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我要作他们的 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这是耶和华说的。
    以西结书第三十六章24-27节说:我必从列国带领你们,从列邦聚集你们,领你们回到本地。我必洒清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洁净了。我要洁净你们,使你们脱离一切的污秽,弃绝一切的偶像。我也要赐给你们一颗新心,将新灵放在你们里面,又从你们肉体中除掉石心,赐给你们肉心。我必将我的灵放在你们里面,使你们顺从我的律例,遵守遵行我的典章。
    这预言就是《新约》耶稣传讲的爱,两条最大的诫命就是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 神,又要爱邻如己。人如果有了爱就在律法之上,不再受律法的约束。就像一个充满爱的人不会再想到偷盗或做假见证,而是有怜恤人的心,当看到一个人没有吃的就会给这人吃的,没有穿的就会给这人衣服。律法是为了惩戒人准备的,不会有人说没有偷盗过要得到奖赏。爱是我们得到的恩典,爱让我们获得永生。
    罗马书第十三章8-10节说:你们除了彼此相爱,对任何人都不可亏欠什么,因为那爱人的就成全了律法。那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贪婪,或别的诫命,都包括在“爱邻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爱是不对邻人作恶,所以爱就成全了律法。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本站内容纯属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