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1000字:
这篇童话的知名度无需太多介绍,但是对这篇童话的认识很多人却从来没有超越出来。有一个五岁的小女孩特别喜欢《卖火柴的小女孩》,她的爸爸问她为什么喜欢这篇童话,她回答说:“因为小女孩最后跟她的奶奶去了天国!”这是一个最单纯的孩子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坦诚的回答。可是很奇怪,为什么大人们读出的却是凄惨、悲凉、资本主义的压迫呢?
无可否认,童话中的小女孩真的极其悲惨,大年夜的冬天穿着一双大拖鞋去卖火柴。饥肠辘辘,衣衫褴褛,这样的场景当然很可怜。可是,相比于环境的恶劣,最恶劣的还是人心。她没有亲人也就罢了,但是童话中提到她还有个爸爸。什么样的爸爸呢?一个不会疼她,只会打她骂她,并且扬言卖不出火柴就不能回家的爸爸。所以,这个社会的苦难绝不是环境导致的,这个社会的苦难是人性的罪恶导致的。我们从头到尾看完这篇小说,那些围绕在小女孩身边的人似乎没有了灵魂,仿佛一具僵尸,从头到尾没有人之为人的关心与关爱。因此,童话中当小女孩提到她的家时,她已经对那个地方失望,她不把它当家,因为那里没有了爱。人之大痛苦非穷困潦倒,身无一物。人之大痛苦乃是在芸芸众生之中再找不到爱己之人。我们不要拿教材中的标准答案抨击资本主义的黑暗等等,我们应该反问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中,我们的孩子真正有过做孩子该有的温暖吗?在一个人人冷漠的社会里,小女孩开始划她手中的火柴,她要点亮最后的一点希望。
她很冷,所以她的第一根火柴把她带到了温暖的炉火旁边。她很饿,所以她的第二根火柴让她看到了一桌子菜,还有那香喷喷的烧鹅。她需要关爱,所以她的第三根火柴让她看到了她的奶奶,一个已经去世但是却是唯一疼她爱她的人。后来她为了不让奶奶消失,于是划亮所有的火柴留住她奶奶,最后奶奶接着她奔向天堂。她嘴角带着微笑,幸福地死在冰冷的墙角。这一幕,当我们读懂安徒生以后不应该是悲凉的,应该是感觉到心中一股暖流从天而降。这最后一幕让我们看到小女孩至暂至轻的苦难与她承受的极重无比的荣耀相比,后面的喜悦已经盖过了前面的苦难。这是这篇童话最出彩的地方,如果没有最后这一幕,这篇童话一定会沦为俗套,不再被人纪念。读后感·因为小女孩与奶奶回到天堂的描写给了苦难一个答案,也给了生命一个盼望。如果没有这个盼望,苦难中的人该怎么活?
强国梦只能解决你的物质问题,但是不能解决人心无爱,人性麻木的现状。当地上无此良药时,唯有天国梦能够使人有活下去的盼望和勇气!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