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分类训练——《写作教学教什么》读后感2500字:
《写作教学教什么》这本书前言里对它有一句评价:这是值得你慢慢读的书,这是需要你用笔来读的书。
值得慢慢读。它是一套“语文教师培训资源”系列丛书,由主题学习工作坊和课例研究工作坊两部分组成。讲座、课程录像录音,转录为文字,加以精选、整理,供广大语文教师共享。主题学习坊由“写作教学的检讨与前瞻”、“写作教学的新进展”、“交际语境写作”等六个主题讲座文稿组成;课例研究工作坊则由专家们组成课例研讨小组,经过认真讨论、精心安排设计小学、初中、高中课例各两个组成。
需要用笔读。用笔读,希望每个读者能做笔录、切身领会、参与其中。培训的目的不在于听,而在于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读这本书,就像自己在培训现场,拿起笔,做学术性的阅读。不仅需要笔录重点内容,还需课后反思。
这本书刷新我的作文教学认知,现就其中三个观点谈谈体会。
1、写作教学应注重实操训练,而不是理论化教学。
王荣生教授一针见血指出“我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教学”。所谓的写作,要么不教,一教就变成了应试化的写作教学。最常见一种写作教学PPT:讲一下章法(方法),接着布置个题目,让学生写。比如,一节《以设悬念法巧布情节》的作文示范课,教师讲解:什么是悬念、设悬念有什么效果、设悬念有什么步骤、设悬念的方法;然后以让学生用误会法写一件你妈妈与邻居的冲突,表现她对你无私的爱,题目《我的妈妈》。
这样的一节课,难道就是一节作文指导课吗?
其实不然。王荣生教授定义“没有指导”指的是“从学生开始着手思考,到他的作文真正完成,写作中间的这一大块,教师其实没有指导。”因此我认为,教师写前教授方法、写后给予评价,但是写作的过程,只是单纯地说些理论方法,而没有具体引导学生实操,空洞的理论化写作教学,并不是真正的指导。
2、区分写作类型,设定不同的训练重点。写作类型应分为四种:①为交流的写作;②自我抒发的写作;③规定状态的写作;④自由状态的写。这是郑桂华教授提出的观点。在《写作教学的新进展》这个讲座里,郑教授指出语文教师平时最揪心的的一个现象:一些读了很多书,并且随笔也写得不错的学生,为什么一到考试,写的作文成绩却很一般呢?也许有一个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把“随笔作文”这种写作类型与“考场作文”这种写作类型区分。按照以上四种类型,随笔作文应属于“自我抒发的写作”,而考场作文是“规定状态的写作”,不同类型写作应该有不同的训练重点和评价标准。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的作文训练,学写游记、学写读后感、学写故事等,这类训练应属于实用写作专题。因此,在本学期的语文训练中,我特地把实用写作训练与考场作文训练区分开来,分设不同重难点。
3、教授同一个知识点,基于不同学情,教法应该做出相应调整。
本书里课例作坊中,小学课例《描写的奥秘》,例举郑桂华教授两个课例,深刻说明这个道理。
课例导读:郑桂华老师在不同省份、面对不同程度学生采用不同的描写教学。一个简版课例、一个详版课例作对照。
课例一:
教师导入:请三个同学到黑板上描述图片(两只鸭子水中游)内容。
第一个男孩很认真上来写:“两只青头鸭,结伴在碧绿的江水上嬉戏。它们沐浴在早春的阳光中,欢快地叫着,互相在水上追逐,拍打着翅膀溅起一队珍珠似的水花。真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念完后,全场响起雷鸣般掌声。可是,郑老师提出疑问,让同学们对照图片,看看图片内容和同学描写是否一致?
郑老师带领同学一起分析第二位同学的描写。
“那水平如镜的湖水”——用比喻确实很流畅。
“一对鸭子在泛清波。瞧它们悠闲自由的样子,不时探头入水中寻找鱼儿,不时扭头整理身上的羽毛。”—看照片,鸭子有探头?扭头吗?但是学生却凭自己的想象写了。……
第三位同学对比前两位,有过之无不及。
三位上黑板写作的同学都很会用修辞,但是对照照片上的实物,他们却过多的使用想象来代替描写。因此,郑老师这节课要达成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克服想当然,克服用想象代替描写。就是教会学生“有什么写什么,如实展示,不要无中生有”。
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就是围绕这个目标开展,此处省略做法介绍。
专家评语:郑老师所确定的目标完全依据学生的写作实际。学生的语言能力很强,因此单纯的语言表达教学,已经可以不作为教学目标了。这节课是依据学生的实际确定,非常明确,因此指导就更加有针对性了。
课例二:
课前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觉得自己会描写的,请举手。
无人举手。
老师投影图片两只鸭子游水图,请三位同学到黑板写。
第一位学生:画面上有一个湖,在水里,有两只鸭子游来游去地玩耍。
第二位学生:在清澈的水中,有两只可爱的小鸭子,他们你追我赶地嬉戏。
第三位学生:在清澈的水面上,两只淡黄色的小鸭子在自由自在地游着,他们看上去很悠闲。
这三位学生的描写确实一般,但这就是学生的真实写作状态。郑老师首先从展露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准开始,基于学生的写作起点,把这节课的目标设定教会学生“有什么”、“怎么样”、“像什么”,设计四个训练环节。
老师通过引导,分别让学生确定了图片中的主人公(描写对象):鸭子、湖水。它们的特征(怎么样):清澈、可爱、淡黄色、悠闲……。使用表达方法(像什么):比喻、拟人。
简要概括为三条原则:有什么、怎么样、像什么。于是老师要求学生们用这三条原则来检验这节课所学。
第一位学生:水平如镜的湖水中,有两只天真活泼的小鸭子,就像两只小毛球浮在一块大玻璃上。
第二位学生:平静的水面没有一丝波纹,两只鸭子优哉游哉游着,像一对小姐妹在散步。
除了学情不同,教学目标不同外,专家们评课中,还提到这个课例给教师们带来写作教学上两个个启示:
启示一:作文教学指导和训练,一定要确定哪些知识对学生的作文有重要训练价值。
启示二:对于重点知识,要反复锤炼,反复落实。把训练程序程序化、具体化、让学生练实练透。
本书中还提到了很多知识,比如:写作是否可以教、写作与阅读的关系、写作与思维的关系等。在写作教学现状多知识、少方法、多要求、缺过程情形下,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应该适时调整写作教学上的做法,明确中学生写作必备技能、设计具体可实施的步骤、一课一得,方为上策。作者:李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