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读后感2000字:
社会上总是会发生一些旁观者觉得不可思议的不符合常理的事情,而往往这些事情的当事人却不觉得自己哪里有问题。比如一个平时表现挺正常的人,为什么会在发生群体事件时变成了暴力犯罪的拥护者。比如一个有高学历高认知能力的人,为什么会被传销洗脑?为什么人们总是选择看上去方便但无利,而放弃那些有理有据但有点麻烦的方法。《乌合之众》这本书就给出了很好的答案,人的感情、思想和行为,在加入一个群体后会表现出跟独立个人完全不同的特征。
这里先说一下“群体”,心理学上的“群体”不单指聚集在一起的人,它指在心理和情感上有共性的人。组成“群体”的人,可以是不同种族、不同性别、不同智力、不同学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点的人,也可以是一些成分相同的人,比如同一个宗派、等级或阶层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群体中的个人,自我意识会消失,转而表现出只有群体才具有的某些特征。
“孤立的个人很清楚,不能违法犯罪,当他独自一人时,他没有这种力量,一旦他成为群体的一员,人多势众会让他觉得获得了力量,并丧失理智变得疯狂。”
联想拓展:个人独处时,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处理,需要不断学习以免落后,他清楚自己的能力,并明白社会的规则。认知世界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每个人的潜意识都希望逃避痛苦过得舒适,所以,当一个人进入一个群体时,集体力量让人觉得不用知道那么多也能所向披靡,只要随波逐流跟随大势就行。不去认知就不会痛苦,所以,群体通常都表现得偏执、狂暴、易于煽动、没有原则,因为群体叠加的是个人的愚蠢,而不是智慧。也因为认知就是走出舒适区,让人痛苦,当有人为你做出决定时,人们通常都会选择跟随。在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也通常总是会选择看上去容易理解并容易达成,但其实并不经济有利的方案。
“人的的行为主要受无意识引导,所谓的自我觉醒的有意识行为,也只不过是无意识的深层结构产物。不同地域的种族,在无意识行为上有一定差别,但同一个种群之中,人的无意识行为有着共同特征,让人与人之间产生不同,是接受教育的结果,即有意识行为的差别。”
联想拓展:所以,同一句话可能在不同国家之间有不同的定义,同一个肢体动作可能在不同的国家之间有不同的含义。一个征战沙场无往不利的将军,可能到了别的国家,就不能很好的运用他所熟知的兵法。一种商品要去往外地发展,需要做一些符合当地特色的调整。心理学上的微表情动作语言,也会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种族有不同的解读。
“只要有一些生物聚集在一起,不管是动物还是人,都会本能地让自己处在一个头领的统治之下。他的意志是群体形成一件并取得一致的核心。读后感www.simayi.net他是各色人等形成组织的第一要素,他为他们组成派别铺平了道路。群体的领袖不需要有多聪明睿智、深谋远虑,他必须对群体的信仰深信不疑,是最坚定的支持者和实践者,他也因此化身为群体成员的精神寄托,是他们行动的标杆。领袖的权威一旦遭到质疑,他的结局也将很惨。”
联想拓展:古时两军交战有“擒贼先擒王”的方法,将领一旦被擒或被杀,军队也会跟着溃散。在公司和企业的团队中,领袖的作用不可忽视,团队能否进行有效的协作,创造最大的效益,也取决于领袖的领导和管理能力。
“当领袖们打算用观念和信念影响群体的头脑时,有三种手段最为重要,即断言、重复和传染。如果不断地重复一个说法,那这个说法就会进入我们的无意识深层区域,而我们的行为动机正是在这里形成的。”
联想拓展:断言不需要有理有据,只要领袖对其言之凿凿,就能让群体信服。传销组织用这种方法,可以将一个高学历并有相当认知能力的人变成组织的信徒。一个商品的广告词,日复一日不断出现在大众面前,久而久之,人们的大脑就会将这个商品当成首要的选择对象。人的大脑有镜像神经元,天生就有模仿的能力,一种观念或行为一旦被群体中的某些人接受,很快就会传染开来。心理学上还有种说法,叫群体性臆症,有些事件甚至本人都不曾亲眼看见,只要别人说是真的,他也会把它当成好像自己亲眼见过一样。
本书所写不止以上所列几点,深读下去,很多问题会有种茅塞顿开之感,无论是经商、从政还是管理、教育,都大有裨益。
后话:读书笔记一直不知道怎么写,还在摸索当中,看书的过程中在书里注了些问题和感想,可是看完后写总结又不知道怎么写了,希望慢慢能有所长进。作者:元宝灿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