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决定命运——《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
这次来谈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周瑜、司马懿这三位谋略家吧。之所以把这三位放在一起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盖世才华,智谋韬略不相上下、且都辅佐自己的主公做出了不逊的功绩,在三国中的影响力远胜其他人物而首屈一指。但就这三位IQ极高的旷世之才,却也因为性格迥异命运千差万别而令人唏嘘。
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孔明自持清高,“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是他谦虚的托辞,实则是还没有遇到他值得辅佐的主公而已。然而其绝世才华就像深巷佳酿般藏也藏不住。屡战屡败的刘备在徐庶的辅佐下打了一场胜战,心中又燃起了救国壮志的熊熊烈火,在徐庶的引荐下,刘备不辞辛苦三顾茅庐,终于请得孔明出山这才使弱败的局面开始慢慢扭转,实力也逐渐的强大起来。
诸葛亮的一生,有过无数次精彩绝伦的神机妙算,比如赤壁之战中算准了败兵而逃的曹操定会走华容道;安排扼守华容道的守将为关羽,又是认定了以关羽的义气定会放曹操一条生路;比如第六次出祁山,在与司马懿上方谷的殊死决斗中,在粮仓中埋藏的焦炭和火油将司马懿逼入绝境;比如七擒孟获,最终将其收拾的心服口服。
也有过几次令人拍案叫绝的演讲,比如舌战江东群儒,比如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其祭文更是感天动地。
然而刚哭完,却又背地里使计策跟东吴抢凤雏。这便是谋略家。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诸葛亮也有失误的时候,比如派了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去镇守街亭兵败,最后不得不挥泪斩马谡。虽然马谡是诸葛亮最喜爱的学生,然而执法严明的诸葛亮还是没有徇私情。
晚年诸葛亮变得更加谨慎,在最后一次出祁山进军中原于上方谷与司马懿的交战中没能彻底剿灭司马懿,而料想自己来日不多却先帝所托大业未成,急火攻心不幸撒手人寰。诸葛丞相一生忠心耿耿,光明磊落,即使刘后主庸弱不堪,也始终恪守臣道,不忘先帝之托,忠于刘备遗命而奋力完成其未尽大业。
周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说道周瑜,就不得不让人想到苏轼的这篇流传千古的《念奴桥-赤壁怀古》,将周公瑾一生最得意最辉煌的状态描述的淋漓尽致。赤壁之战,孙刘联盟将曹操烧的片甲不留,可以说基本上是周公瑾的功劳,没有诸葛亮多少事儿。可以见得,其才华绝不在诸葛亮之下。但《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是一个心胸狭隘、气量窄小、毫无格局的嫉妒鬼,纵然自己才华盖世年纪轻轻已在江东文武当中声望极高,然而还是非常在意m.simayi.net与他不相上下的诸葛亮对自己是怎么看的、自己想到的破敌之策诸葛亮想到没有、自己的一些离间计苦肉计被诸葛亮看破端倪没有。这样的人活的好累!嫉妒像米黑的乌云,会蒙蔽我们的双眼。就像我们高中班上那些每次考完试在私底下都要把自己的总分跟不相自己上下的几个竞争对手的分数算来算去的同学一样,不是把目光放在如何提高自己,而是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关注别人的成绩!就像过年亲戚中那些对你关怀备至的七大姑八大姨,总爱拿你跟他家的孩子在心里做一番比较。身边这样的人太多了,嫉妒心泛滥,见不得别人过的比自己好,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
妒火攻心的周瑜最后被诸葛亮活活的气死了,适年才36岁,一代英豪就这样草草的结束了原本光芒四射的一生,可惜,可叹!
司马懿——《三国演义》给司马懿的笔墨似乎并不多,司马仲达的一生就是静水深流的一生。表面的平静下藏着极大的野心,在那些人虽然远离朝野然而心还在时刻牵挂着政局的日子里,他的壮志表露无遗。曹氏一族对司马懿的戒备反而使他更加想推翻压迫、挣脱牢笼,逼得他不反都对不起自己了。
另外一方面,司马懿之所以能窃取曹魏天下还有很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点,那就是得有一副好身体。身体的确是革命的本钱啊!曹操死后,曹丕在位7年就去世了,曹睿(曹丕儿子)也是短短几年就病逝,最后曹芳(曹睿儿子)即位时才几岁,曹氏政权此刻已经摇摇欲坠了,大权旁落在叔父曹爽的手里,曹氏亲贵们历经四代已经是骄悍有余而智勇不足,已完全不是司马这个根深叶茂的百年大族的对手,江山被褫绝非偶然。
司马懿性格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坚韧,连对手诸葛亮都夸他极善坚守。他的一生从不打无把握之战,无准备之战。从最初被命为曹冲老师,曹冲死后,曹操让他在诸公子当中选一个来当老师,当时的司马懿为了想看看谁更有可能承继世子大位,为了让局势更明朗一点,宁可给死去的曹冲守陵三年来静待时变,在危及性命的政局下忍辱负重韬光养晦,其坚韧不拔意志和暗藏于胸的谋略是百年罕见的。
命运的确掌握在能掌控自己的人手里。司马懿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不忘初心,磨刀铸剑,最终一统了天下。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有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作者:Rose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