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平凡的世界》有感2000字:
看完《平凡的世界》,沉淀了三天,决定写一篇读后感。
故事主要围绕20世纪70、80年代的老中青生活开展,着重叙述了青年人的成长历程。如果说它是一个爱情故事,孙少平与田晓霞、孙少平与惠英、孙少安与秀莲、孙少安与田润叶、李向前与田晓霞、田润生与郝红梅等等,构成了错综复杂的感情脉络。是年少青春的懵懂萌芽,还是历经世事的惺惺相惜,最终现实都打了一记狠狠的耳光。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门当户对的观念依旧根深蒂固,最终爱情的火花日渐失色,取而代之的是柴米油盐、责任义务堆砌的现实生活。
如果说它是一部历史的史诗,文革上山下乡、人民公社运动、土地制度改革、高考恢复等等背景贯穿全文,虽然普及本对某些政治事件略有弱化,但是不难看出在历史的浪潮中,青年人要冲出禁锢的牢笼多么艰难。虽然经济在不断复苏、物质条件在不断改善,但是要进入体制内、自主创业等,直至今日仍然是个难解的社会命题。
印象最深的是文中对于孙少平的剖析:一方面,他摆脱不了农村的影响;另一方面,他又不愿受农村的局限。因而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既不纯粹是农村的状态,又非纯粹的城市的状态。
无数世代为农的子女,想出人头地、走出农村、改变命运,但在就学、工作、感情的路上磕得头破血流。然而,不同常人,孙少平有着仙人掌般的顽强毅力,即使遍体鳞伤仍负重前行。求学上,每天吃着黑馍馍,丝毫不影响读书看报;虽然周身满是质疑和轻视,但是在文艺演讲中出类拔萃扬眉吐气。尤其是当侯玉英身陷洪水中,不计前嫌义无反顾地伸出援手。他的人格早已超脱当时的小农意识。工作方面,不论在阴沟大队和建筑工地上当工匠,还是在大牙湾掏煤矿,再苦再累仍保持向上。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即使他挺身而出救下矿工,却永远背下了不按制度办事的标签,无力改变、无法翻身。感情方面,就算明知和田晓霞身份悬殊,仍然敢爱敢恨,追求精神的共鸣。哪怕在王师傅去世后,风言风语席卷他和惠英嫂,也丝毫不见他有半分怯懦和退却。
总的来说,他是进步的,脱离了农民的身份,经过抗争和努力成为了一名工人,扎根大牙湾,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某种意义来说,他又是自我的,坚持理想得偿所愿,对晓霞爱得执着、承担了师傅原本的责任,但离双水村、离原生态的家越来越远,就像彻底断了脐带。
从孙少平身上,看到了无数的80、90后青年的影子,年少想走出大山,大有一番抱负。但在外漂泊久了,即使在大城市枝繁叶茂,心里仍有一缕根丝在家乡,进退两难。其中一些人早已在外扎根、难以割舍;一些人拼命抗争、不愿屈服;一些人贪恋花花世界、随波逐流;一些人心灰意冷、卷铺盖走人。可敬可悲!
相比孙少平,我更想谈谈孙少安。为了家庭舍弃学业,甘愿为农为家付出,起早贪黑、任劳任怨,从小农民做到生产队长,足见农业技能的娴熟和踏实做人的本分。从田晓霞表露心声开始,逃避、拒绝、接受相亲,他有过畏缩、有过幻想,但他却有着深刻的自知之明:明白他俩的结局、明白他适合什么样的女人。从公社生产队、土改责任制、开办砖厂、到接手乡砖厂,中间起起伏伏、苦辣酸甜,他暴露了小农的不堪一击、好大喜功一面,但也体现了他吃苦耐劳、为家为民的赤诚之心。从一家人吃大锅饭到分家,他有过犹豫和纠结,但最终分家不分人,一家人在创业失败和新建窑洞时重新团结在一起。
孙少安就好像50、60年代我们父辈的缩影。那时计划生育还未实行,三四个兄弟姐妹是常事,生活捉襟见肘。基本老大和老父亲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为了供养老小,读了小学初中就辍学甚至不上学的司空见惯。西北地区是种麦收瓜,南方多半是一年两稻。读后感www.simayi.net稻谷青菜仅够解决一大家子人温饱问题,为了多卖几个钱每天要放牛看羊。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青壮年还得有个一技之长。拿湖南地区来说,打工、当兵甚是流行。但即使是长子婚后赚的钱,也得全部拿来补贴全家人。于是,八九十代,家里有几兄弟的,分家成为了家常便饭,同时,重男轻女、重小轻大的风气普遍存在。而我父亲就是那个时代背景下“净身出户”满身债务的人群之一:想要独立自主挣脱大家庭的桎梏,还要面对居无定所、外债连连的危机,即使分了家,老人的日常生活也得时刻牵绊料理。
进而,我比较同情心疼像孙玉厚这样的老人,做了一辈子农民、也当惯了农民,不求子女大富大贵、但求平平安安。儿女要结婚生子,即使砸锅卖铁也得凑出钱来。儿女要上学开支,即使自己清汤寡水也要省出钱来。儿女要创办事业,即使拿出救命钱也在所不惜。他们这一代人,心里脑里只有儿女。
放眼现在,仍有多少农村七老八十的老人去打零工干苦力,说是给子女攒点钱,实际上子女早已买房购车过上小康生活,压根不需要这点血汗钱。当儿女想接老人到城市共同生活,他们也如同孙玉厚所说:我和你妈这辈子就是双水村人了,不会把老骨头撂到外地去的。
他们这一代人,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他们从小就是像孙少安一样顶起一家老小,小的时候是大哥,大的时候是父亲,老的时候是爷爷。习惯了为一家操劳,接受了世代为农的祖训。不同的是,孙少安搭上了改革开放的便车,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而大多数老人“小富即安”、“自耕自足”的观念早已深入骨髓,一口棺材一抔土就是一辈子。
至于像田润叶这样“迷途知返”、田晓霞这样英勇献身,田润生这样执着追爱……其实他们每个人都像我们身边的某某某。不是说哪个人高大至上,也没有哪个人坏到极点。没有什么绝对成功,也没有什么一定错误。他们有着这个时代的烙印,又有着自我的独立意识。每个人,都只是这个平凡世界里的平凡一角。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