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传》读后感1500字:
巴菲特说,金钱改变不了你的健康,也无法让别人爱上你,然而它会让你身处的环境更有趣。所以呢,我们再追求财富的时候别忘了为什么,有没有注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没有忽略爱的人?我们的生活有没有更有趣?
打开《巴菲特传》这本书,我关心的不是他的投资经历和财富传奇,不是经商智慧,而是他的恋爱,婚姻,子女的教育等,看来我视野太小了,但是事实如此。
高中时曾跟店主的女儿约会,因为两个内向的人都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为避免尴尬场面而不再相见。不注重外表的巴菲特也不是很容易获得芳心。巴菲特后来在大学时跟好朋友介绍的自己的妹妹约会,但是对方对脑筋急转弯题和数字游戏不感兴趣。约会失败。1951年,他在妹妹的强烈要求下参加了大学舞会,舞会上被身材娇小,甜美长相,褐色头发,嗓音圆润,舞姿美妙的苏珊·汤姆森吸引了。
然后就是打听,拜访,首先获得了未来岳父汤姆森先生的欣赏,汤姆森先生极力反对女儿高中时就爱上的另一个男生布朗,因为他认为家境的不同不会让这对年轻人幸福。
苏珊一开始很讨厌不懂浪漫且不修边幅的巴菲特。苏珊确实跟布朗因阶级差异分手了,1952年,在未来岳父的助攻和自己锲而不舍的追求下,在承诺一个美好的未来之后,巴菲特求婚成功,并得到了双方家长的祝福。
在大家都认为苏珊是个不拘小节且被惯坏的孩子时,巴菲特认为她的张扬个性只是表现,本质上她是一个懂礼数有爱心的女孩。苏珊性格外向且善解人意,能理解巴菲特童年时代的压抑和痛苦,并能帮助他驱逐灰暗的记忆和负面的情绪。结婚后,苏珊为了支持巴菲特投资,选择和巴菲特租房居住。
巴菲特对姑姑说,除了不懂艺术外,苏珊简直是完美无缺的艺术品。艺术品毕竟不是人,有情感的人,巴菲特忽略了妻子的情感需求和人生价值追求。苏珊没有埋怨过繁重的家务,但是曾埋怨说:“巴菲特只要一本书和一个60瓦的灯泡就足够了。”
1977年,在给乡亲们唱了《让我们觉得我们还在相爱,好吗?》之后,苏珊从家中搬到了旧金山的一套公寓,巴菲特不明白苏珊的出走,掉进了痛苦的深渊。苏珊开始发展自己的演唱事业。
苏珊和巴菲特在相隔1500英里的距离处维系着原有的关系,“只要不离婚,巴菲特就能接受一切,因为他害怕改变”。他们还可以一起去旅行,去海滩别墅度假,一起参加各种仪式和聚会,每天通话,哪怕是苏珊介绍的艾思翠跟巴菲特在一起之后。
他们三个是彼此的朋友,苏珊是妻子和朋友,是不可代替的心灵港湾。艾思翠是一个家人,一个共同吃牛排的伴侣。我是接受不了这种“一夫二妻”的关系。但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活法的权利,不做评判。2003年,苏珊被查出口腔癌后,巴菲特一直陪在她身边,磨破了嘴皮劝她接受放射治疗。读后感·陪她看了将近100集的《欢乐一家亲》。死亡来临之后,巴菲特要借助安眠药才能入睡,几天之后通知亲朋好友的时候的时候只能痛苦地喘息,哽咽着说对不起。
这是巴菲特和苏珊的故事。看完之后,看了他其他人生经历,他以79岁高龄荣登“福布斯全美400富豪”榜,是美国人交口称赞的“100年来伟大的投资者”的股神。但他也是普通人,经历了乖巧的小学,叛逆的初中,喜乐参半的高中,还有专心投资的大学,擅长桥牌和高尔夫,生活自理能力差,爱阅读,想到就行动,有社会责任感,积极交税,热心公益,不娇惯孩子......
想到就行动是巴菲特一贯坚持的原则。当他看到有人送《华盛顿报纸》,产生了兴趣,立马去应聘成为一名报童。要是我的话,会想,多少钱?什么时间送?安全可靠吗?爸妈同意吗?等等。巴菲特坐最早的班车,思考最佳的路线,并顺带推销报纸,有一个月的收入比老师的工资还高。
任何一个正当的工作,只要勤奋和善于思考,都能学到和得到好多东西。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