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年梦》读后感1500字:
接触朱家姐妹的作品还是在个世纪,经济独立伊始,家累之前的专职伪文青阶段。俩人的短篇小说集各买了一本。当时看完的感觉是惊艳的。姐姐的文字华丽又“老灵魂”,超然的上帝视角,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妹妹则热辣辣的,喜用一系列的西式长句直抒胸臆,充满了个人意见。故事都很好看,人物活灵活现,文字辨识度极高。
后来有了窥视“下蛋的母鸡”的习惯。看了天文在锵锵三人行的访谈和天心在香港书展的讲演,发现其实两位真人跟作品刚好对调。姐姐大方爽利,说话清晰明了,语速很快,五旬不婚仍有不灭的少年感;而妹妹的表现反而较为疲态,语调舒缓略谨慎做作,虽然她拥有一个完美的灵魂和生活伴侣。
回到《三十三年梦》这本书,原本是计划用旅游参考书的,但是一开头作者就直接跟你说了此路不通。几十年间,去了京都33次,任谁都会以为她是个日本/京都通了吧?看完之后也幻灭了,她直接说了对日本,京都乃至佛教的历史,典故,人文种种,并不熟悉且不感兴趣。-大写的服字。
虽然如此,纵使在她认定的“文学的废墟”时代,些许的江湖地位也并非随随便便能得到。她拥有惊人的记忆力,能够把33次行旅以及当中引发,触动的文坛掌故一一记录在案,了不得。想来将来有文科博士生要用做论文底料。
书的章节虽然清清楚楚按每次出行的具体行程划分,实际上里面的内容包罗万有,是一个好记性细节偏执狂阿姨的前半生回忆录。在跳过了书中有关她参与宝岛民主运动、动物保护等社会实践内容的章节之后,在乱毛线团般喷涌的叙述海洋里我还能有点印象的包括以下:
千夫所指渣男胡兰成。有一双善倾听耳朵的老好人应该都有的经验,A和B两个都挺好的人,对C的看法可能大相庭径。胡文人本身的作品没兴趣和耐心看的话,只能旁观其他人的描述了。肯定是汉奸,(现代意义上)的无情的情人,但另一方面,他的一生足够幸运,岁月静好一辈子。Why!朱家爸爸作为一个百分百纯正的中国人,山东籍国军,不爱日本的一切,竟然仅仅在课堂上听到胡某出现在台湾的消息,就马上费劲心力将之定位并延请到家里给女儿们上课。原来看中的是他的“旧学”造诣。艺馨,德就不考了。十几岁的小女孩们据说就是由胡师傅引导进入中国传统里美好的那一部分。因为足够爱美,他的做派也是不吝赞美,七十多的人还能自然而然地对十几岁的小女孩各种恭维,令人忍俊不禁。这么正派的把妹功夫确实炉火纯青。
凭借他的“艺”,他在日本也有一票弟子,还有又强大能干又美貌的最后伴侣--“好男人上天堂,坏男人享艳福”。
眷村一代的故事。宝岛眷村二代里的人才很多,他们的作品和影响力就不提了。本书里写的朱家爸爸的人生历程,跟大陆亲友血浓于水的亲情羁绊,老国军的形象栩栩如生。那一代人我也熟悉的。
中年人的友谊。本书出版时最大的“宣传热点”就是作者毫不遮掩地把自己跟圈内有头有脸的旧友的前世今生都摊开来说,占据了颇大的篇幅。读后感www.simayi.net老实说,可能如她所预料的,后来人并不见得会对此感兴趣。过度的倾诉欲真是灾难。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反而是那些业已路人的旧友貌似并无一人对她这样事无巨细地展示私事表现不满,如果换了娱乐界早就鸡犬不宁了吧,朱老师在这方面还真是一个幸运的天真的中年人,一直生活在爱和包容中。侯大导演在里面也一直是“侯子”,但提得多了,世故的读者如我还是觉得显摆了。
这里面有好几次写她跟詹宏志一家冬游北海道及其他偏僻小地方的记叙,苍茫大雪里的见闻,算是比较有特色的导游吧。
徒步路线。是的,她只是一个从青年走到老年的京都徒步爱好者。真要从中获得有用的指引,得摊开一个笔记,把那些人事废话拿掉,好好浓缩,应该也是一个不错的导游小册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